“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子长得小巧可人,去壳后直径仅一毫米左右,因此得名小米。人们干脆用“沧海一粟”比喻事物的渺小。但就是这粮食中身子最小的谷子,却有着超强的生命力。论繁衍后代的能力,谷子在五谷中首屈一指,一粒谷子结出的谷穗上,竟然能数到三千个籽粒。周族的始祖后稷在尧舜时教民耕种,最先种出的庄稼就是“稷”。后来稷被奉为谷神,置于香烟缭绕的供台上,受到上至帝王下到黎民的供奉。每年的六月六日都要祀“谷神”,谓之“六六福”。“五谷丰登”是农人千年不老的企盼。
说来也怪,小米虽小,却占据了五谷的首席,其他的粮食都沾它的光,统称“谷物”或“五谷杂粮”。要问“五谷”的准确所指,“五谷不分”的人一定不少。五谷一般指的是稷(小米)、麦、稻、黍(黏黄米)、菽(豆)。玉米虽然籽粒大产量高,但最初的五谷里并没有它,因为玉米是外来物种,明朝时才从墨西哥辗转“移民”到中国。
中国是谷子的老家。考古证明中国黄河流域栽培谷子的历史可追溯至一万年前。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耐旱,柱状圆锥花序,籽实圆圆的,黄黄的,每一粒谷子就是一颗太阳,一颗高度浓缩的太阳。诗中有许多青翠的句子是关于谷子的:“大田多稼,……与其黍稷”“芳草萋萋,粟稷依依”。“粟”“稷”就是谷子。粟的祖先叫做“莠”,也就是狗尾巴草。但经过千万年培植进化的谷子,跟狗尾巴草已有了太多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成语“良莠不齐”。
南稻北粟,是老天爷对华夏的恩赐。谷子生于天地之间,沐风饮露,纳地气,收光华,转过身来又哺育人类。小米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均高于大米,维生素B1的含量更居五谷杂粮之首。小米不仅养育了一个民族,还是中国革命的功臣。“小米加步枪”书写了一部改天换地的神话。面对谷子,我不得不用一种钦敬和感恩的目光去审视它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