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合适否,只有脚知道。
进入4月,石油开发中心胜龙、胜裕的部分井站来了“新人”——迷你型的、噪音小的却富大排量的螺杆泵,实施3井次合计日增液157吨,日增油15吨,百米吨液耗电下降0.16Kwh/t∙百米,这可喜坏了大家。
但并不是所有地下状况都适合它,因地而异、一井一策。
4月14日,在胜龙采油二站员工王清涛前脚刚校对完该泵生产参数后,科研所机采注水工艺研究室主任崔桂胜后脚就到了。这简直像极了“新人礼”,享受着加倍的关注和呵护。
崔桂胜当前的工作是要赶紧摸排中心所有注采站的生产情况,在攻坚行动中优化开发、挖掘潜力再发力。而胜龙管理区正是产液结构、注水结构优化的重要稀油阵地,一季度已经完成了12个注采井组的精细注采调整,符合提液条件。
如此一来,日均注水量由年初1316方/天增加到1946方/天,注采井组稳升率提升,自然递减同比降低了3.5%,日产油量从337吨/天增长至361吨/天。
对于当前各领域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科研所闵伟介绍说,产液结构调整是油田目前降本提质增效的必然方式,石油开发中心目前有孤南131、孤南12、垦20等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较强的边底水及相对完善的注采井网需要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注提液、提产提效是部分区块更适用更高效的手段。
那么,常用油井提液方法有抽油大泵提液、潜油电泵提液,但它们要么泵深不合适、要么耗电大成本高,“不合脚”,于是就有了螺杆泵提液的建议和应用。
这个建议只是中心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的小插曲。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中心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分管领导签头的9个行动组,负责高效勘探滚动项目组的副经理张明星忙完当天的任务就开始安排明天的计划,虽然戴着口罩看不出表情,但紧锁的眉头却露出了攻坚创效的压力之大。
张明星说,“我们已经围绕区块地质、油藏、工艺进行全方位梳理,重点对动静矛盾、井网状况、储量动用状况、能量状况、注水效果、开发政策等方面进行逐层逐块系统评价,就是为了摸清家底、精准施策,有压力,更有动力。”
目前中心已完成胜龙、胜裕、青东、胜安管理区8个单元的层系井网梳理工作,初步梳理15个断块注采完善及37个井组产液注水结构优化和强边水断块4口油井合理提液提效工作。
一边是精心制作调配油藏“营养餐”,一边又要低成本下再挖调配“效益泉”,想做好这篇文章确实不容易。
注采动态调配常态化是提高油藏采收率、实现效益开发的有效措施。在中心近日晨会上,胜龙、胜裕近期回升的生产经营指标被多个业务部门表扬。
中心采油工程专家、胜龙管理区经理夏学军介绍,除了每月定期开展现场注采分析,技术室和采油站联合制定了“注采三步走”计划,技术人员负责找准井组存在的问题和挖潜方向,编制并实施高效井组、潜力井组注采培养方案,采油工重点做好“提三标、保安全、强三基”基础工作,全方位、全过程以最优水质、最佳井况、最低含水实现注采输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