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华武术发源地之一。菏泽人向来崇文习武,流传的传统武术拳种门类众多,拳种流派传统套路完整,既有拳术,又有器械,也有对练,还有攻防技术等,充分显示了多姿多彩的武术文化风貌。
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精神,结合新时代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武术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永葆菏泽武术之乡风采,4月24日下午,菏泽市体育局召开了全市武术名家座谈会。
菏泽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长华,山东省武协副主席、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刘新民,市体育局副局长房惠敏,《菏泽日报》副总编、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赵统斌,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周卫国,市武协名誉主席朱建华,市体育总会办公室主任鹿范丽,曹州武术学校校长贾其武,东明东方武校校长尚胜友,原菏泽学院体育系副主任陆建民,原单县体委主任、市武协副主席耿伦元,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桑全喜,中国武术八段、市武协名誉主席刘宝印,菏泽知名拳师高士英,菏泽知名拳师、市梅花拳协会名誉主席陈良柱,菏泽知名拳师、市掌洪拳协会主席尹庆桥,市洪拳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勇,市佛汉拳协会主席李海民等出席座谈会。与会嘉宾涵盖高等学校、菏泽市三大武校及民间部分武术社团组织。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老拳师畅所欲言,既对菏泽市传统武术发展情况、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交流,同时又对菏泽市传统武术发展及宣传推广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纷纷表示将为推动菏泽传统武术事业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史长华对菏泽武术人长期以来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要进一步打造和树立菏泽传统武术赛事品牌,进一步加大传统武术宣传力度,运用好菏泽“武术+”发展新模式,做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市体育局将结合新时代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菏泽全市习武人数约50万人,现有武术拳种门类约有35个,其中以梅花拳、洪拳、水浒拳、佛汉拳、八卦和太极等习练者众多;自1992年国家实行全国武术之乡评选以来,菏泽有牡丹区、东明县、巨野县、单县、郓城县5县区三批次评选为全国武术之乡称号;菏泽武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现有市级武术组织25个,县级武术组织、武校、培训班等机构200余个;截至目前,菏泽武术取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佛汉拳)、省级12项、市级32项;菏泽武术人通过国考晋升高段位八段人数2人(梅花拳名师刘宝印、混元太极名师陈晋元)、七段人数14人、一至六段人数约4000人。菏泽武术人才遍布海内外,菏泽先后向省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成千上万名武术优秀人才。
近年来,菏泽武术人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除了承办省级以上比赛活动外,菏泽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菏泽演武大会、七届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大会。菏泽演武大会是武术综合性大会,是菏泽每两年一届的品牌赛事,参加人数连年增长,第三届参赛人员到达2600多人;菏泽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大会每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参赛人数近2000人;其他县区武术比赛活动每年合计100余次。各种武术比赛活动的成功举行,为菏泽武术的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