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志斌 高阳
搭建惠农桥梁,助力乡村振兴。自4月8以来,鲁中晨报在各端口刊发“帮农助困”相关消息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短短十几天时间,6000多斤苹果和樱桃从田间地头走上了百姓餐桌。为共同把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带出大山和农庄,4月21日起,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淄博市委等部门联合本报将设立“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公益平台,为“扶贫硕果”走出山沟提供一条快车道,产业合作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农产品和销售渠道的“一 站式”服务。截至目前,仍有许多市民、爱心单位相继拨打鲁中晨报“帮农助困”热线,表示想要加入到“消费扶贫”行动中。为了减少市民帮农助困“最后一公里”的时间成本,将设立5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终端服务点,助力“消费扶贫”。
按下“快进键” 推向全国市场
得知近期鲁中晨报“帮农助困”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人民日报党媒平台与本报取得了联系,对淄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中的农副产品如何推向全国提供了思路,对本淄博土农副产品在农业投入供给、产品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表示将与鲁中晨报一起,在充分考虑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地区间平衡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抱团将淄博的农副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在晨报助农活动现场,‘农民愁销售、市民愿助销’的场景让我感触很深,今年的疫情,让很多农业扶贫项目措手不及,希望晨报的‘帮农助困’公益平台能够惠及更多的农业项目,与农户共渡难关。”4月20日,淄博张店旭沣养殖场的许爱锋对晨报助农活动说:“在沣水镇四角方村的生态园区里,有肉牛养殖场和樱桃园,咱农民在搞养殖的同时种植也没有丢,牛粪拿来为樱桃树和蔬菜施肥,循环农业让农民看到了出路,希望晨报搭建的 ‘媒体+服务’的助农公益平台长期进行下去,把‘消费扶贫’送进城区,丰富百姓餐桌。”
爱心助农持续升温
“消费扶贫”是对农村产业项目和农民最好的帮扶,为让市民品尝到新鲜味甜的樱桃,农户们每天清晨将带着露水的樱桃摘下,送往晨报销售点。樱桃、“沂源红”苹果团购活动仍在继续,十多天来,不断有市民积极参与到“帮农助困”公益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帮助广大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 ‘沂源红’红富士苹果,产自牛郎织女的故乡,喝着山泉水长大的苹果,脆甜、汁多、皮薄,绝对好吃。” 连续两个周末,在鲁中晨报“帮农助困”苹果团购现场,共青团淄博市委派驻沂源县石桥镇下黄安村“第一书记”吕迅变身“推销员”,向市民推介沂源苹果。
市民对“沂源红”苹果的肯定和支持让吕迅喜笑颜开,他说:“感谢市民大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把优质沂源苹果带出深山。”
做好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搬运工”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的问题,鲁中晨报将持续做好“帮农助困”爱心公益活动,同时邀请更多爱心市民参与进来,打通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通道,做好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搬运工。”
为方便更多不同区县的爱心市民参与到“帮农助困”爱心公益活动中,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减少市民“帮农助困”中“最后一公里”的时间成本,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淄博市委等部门联合本报设立了5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终端服务点,分别为:晨报服务点 (柳泉路晨报大厦一楼大厅109室);淄博旅游特色商品店服务点(张店区新世纪商业街北段32号);张店金晶大道服务点 (共青团路与金晶大道路口南30米路西联通公司门口) ;淄川服务点 (吉祥路公安局对面农村商业银行北20米);桓台服务点 (温州商城西,张北路与镇南大街路口西200米自来水公司对面) 。市民可咨询拨打鲁中晨报“帮农助困”热线电话(0533)2271234、3585000或15653389894(微信同号)了解详情。
4月11日,在鲁中晨报助农活动现场,从沂源送达的一箱箱苹果摆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