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已进入挑旗抽穗期,是产量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发生和防控的关键时期。为降低病虫害对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打好防病治虫“战役”,实现虫口夺粮,促进夏粮的增产增收,4月15日-16日,市人大“四进”攻坚行动工作组邀请农业专家,深入东明县武胜桥镇邢彦村,进行小麦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控技术培训,运用植保无人机为全村1740亩麦田喷洒农药。
为了增强村民的小麦疾病防控意识,提高村民对小麦病虫害的警惕性和辨别力,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工作组在村内广场组织开展了一场小麦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控技术培训会,村民闻讯纷纷赶来,认真听取省人大代表、东明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张冬菊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讲解。培训会上,工作组为村民发放了“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明白纸”,农业专家张冬菊和村民进行了提问互动,为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小麦疾病“把脉问诊”, 就症状特征、如何防止等方面做了细致讲解。
在邢彦村千亩麦田,4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缓缓升空,在田间的上空或高或低自由喷洒农药。这些农药是农业专家在掌握当前小麦流行病害和邢彦村小麦现状后专门配制的。据了解,植保无人机可以远程遥控操作,负载10公斤农药,一小时可喷洒60亩地。同时,该飞机采取低空作业,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增加了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
“真是开了眼,几分钟就完成了几亩地小麦的农药喷洒。”村民张卫民站在田边,看着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情景,忍不住感慨连连。“以往我们老百姓打农药都是使喷雾器,费力又费时,一上午最多打2亩来地,常常累得腰酸背疼。今天市人大工作组为我们带来了现代技术打农药,省时还省事,真不孬。”
市人大“四进”攻坚行动工作组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履职尽责,帮助解决群众困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