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甜 通讯员 刘小云
“你们的超人老爸回来啦!”4月14日上午,在齐盛国际宾馆的欢迎仪式现场,郑鹏看到小女儿手中举着“欢迎超人老爸回家”的牌子,高兴地对两个女儿喊道。当大女儿为他戴上亲手缝制的“平安”荷包后,郑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为爸爸戴上亲手缝制的平安荷包
“我是党员,我先上!”郑鹏是淄矿集团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战疫打响后,他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盖上红手印,并如愿加入到了淄博市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月20日奔赴湖北走向抗疫一线。时隔54天,这位战疫英雄平安归来。
一进家门,郑鹏闻到了熟悉的土豆炖排骨的香味,立马跑到厨房探究竟。“你不是说没空来吗?”看到在厨房忙活着的父亲,郑鹏抱着父亲的肩膀笑得像个孩子。郑鹏的老家是临沂,父亲是一名村干部,疫情发生后,一直忙碌村里的防控工作。本以为父亲没时间来,结果还是收到了大大的惊喜。
看到父亲,笑的像个大孩子
一岁多的小女儿不停地在郑鹏身边叫“爸爸”,大女儿也腼腆地黏在爸爸身边,郑鹏的眼泪不断在眼眶里打转。“妻子是我们医院内科的护士,工作也比较忙,平时我照顾孩子和家庭多些。大女儿长这么大,从来没离开我这么长时间。刚见到时,小女儿都不认识我了。”这个柔情的爸爸坦言,临走前把家里的电卡充满,汽车的油加满,虽然有百般不放心,但面临疫情,他还是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抱着两个贴心小棉袄
“王阿姨,我刚到家,路上很顺利。您这几天感觉怎么样……”刚要吃饭,郑鹏接到了一个暖心的湖北来电。电话那头的“王阿姨”是郑鹏的患者,正是在郑鹏的细心照护和心理疏导下,走出阴霾,恢复出院。
郑鹏说,王阿姨总共在医院待了70天,这对一位患者来说是漫长的,她的心理压力一度很大,不爱说话,总发呆,成宿无法入睡。于是,他试着和王阿姨聊天,熟悉以后,王阿姨打开了心扉,慢慢地话多了,不发呆了,睡觉也不用靠吃安眠药了。“眼看着王阿姨的变化,她心里轻松,我心里也轻松。当时,我感觉我们和患者是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康复出院,我们平安回家,是最大的心愿。”郑鹏说。
“怕,但我依然义无反顾!”这是郑鹏日志中的一句话。到达湖北后,郑鹏先被派至武汉市第三医院普通病区,因他从事了多年的重症护理,后又被派至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支援。
战疫中的郑鹏
郑鹏是一个有四名组员的小组长,很多情况下,他都主动担责,面对危险时,也是冲在前面。刚进重症组时,一次,他和组员在为一位患者留置胃管,因不适,患者不停地咳嗽。面对感染风险,郑鹏让其他组员出去,自己留下。“当时就想,如果被感染了,感染我一个就行了,不能全组覆没。”
为气管切开、使用人工鼻的患者吸痰;为气管插管的患者留取痰培养;在为患者留置胃管时,近在咫尺的患者不停地咳嗽……“直面病毒,心里会怕,但职责与使命在,必须往前冲。”郑鹏说,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武汉之行,就算是他的圆梦之旅。军人,不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坎坷,只有一个字,冲!
与家人吃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