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潘磊: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名重症患者

2020-04-14 13:37:52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潘磊

滨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大年初四21:00,我们到达了黄冈。经过2天短暂而严格的培训,我们一刻不停地开始了救治工作。

最开始在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救治点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虽然临时改造的收治点条件异常艰苦,缺乏基本的医疗药品和设备,但医疗队在16小时收治分诊疑似患者81名,并对每一位患者均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月2日,根据黄冈市疫情防控需要,我们由临时救治点挺进大别山医疗中心。我所在的第二批医疗队接管大别山2个病区,共118张床位,2天之内病床全部收满。

面对众多的患者,必须争分夺秒。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上两层口罩,戴上护目镜。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已经明显感到缺氧,恨不得一把撸下口罩,而且护目镜和眼镜雾气重重,严重影响视野。我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自己是病区主任,是共产党员,必须第一个冲在前面,第一个冲在最危险的地方,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迅速进入角色,查看病人、询问病史、阅片……60个病人下来,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在隔离病房外的战友要求我出去轮换,我却犹豫了,我对战友说:“我可以继续坚持,我再多干一会,也好节省一套防护服。”

每天下班后,脱去厚厚的防护服,口罩内全是水珠,内衣早已湿透。这时强烈的湿冷感袭来,让人不禁一个寒颤。但想着病人们病情稳定趋于好转,尤其重症病人转危为安时,心里却是暖暖的。

援鄂期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抢救一名重症患者的故事。她是一名39岁的重症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很快,达到40次/分钟,而正常人是12-20次/分钟,肺部病变重,情绪特别紧张。

病情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联系到一台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立即给病人用上,以改善氧合。另外,我及时组织专家组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并辅以肺康复、心理疏导等,教给病人如何咳嗽、排痰以及如何锻炼呼吸肌等。因为病情危重,患者行肺CT检查非常困难,而且当时大别山医疗中心也没有CT设备。如何监测重症患者肺内病情变化成为棘手的难题。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原来学过的肺部超声检查技术。经过多方联系沟通,终于联系到一台彩超机,我和战友立马对患者实施肺超声检查,这也是山东医疗队首次在黄冈利用肺部超声检测新冠肺炎病情变化。

潘磊正在给病人做肺部超声

根据肺部超声的表现,我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让病人每天俯卧位,并配合排痰等。经过不懈努力,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就在病人要出院的时候,又突然高热,情绪也特别紧张,担心肺炎病情反复。作为病区主任,我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制定周密的诊疗方案,再次复查血培养等,提前给予抗菌素干预,最终血培养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由于及时进行了抗生素干预,防止了脓毒症甚至休克等的发生。

经过2周的抗生素治疗,患者终于痊愈出院了。出院时,病人哽咽着对我说,“谢谢潘主任,我这命是您救过来的,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呀,真的谢谢您,谢谢山东队!”听着患者的话语,我的眼睛也禁不住湿润了。

面对荆楚疫情,作为医生,我义无反顾,无论生死,驰援黄冈。作为共产党员,我冲在最前面,冲到最危险的地方,保护好队友。作为病区主任,我采取“精细化管理、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案”策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开展呼吸操等康复手段,首次在黄冈开展肺部超声监测肺内病情变化的新技术,尤其善于总结经验,提出要重视新冠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和损伤,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杂志(SCI影响因子10.23分),发出中国的抗疫声音,指导抗疫工作。

经过五十余天的奋战,我和队友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抗“疫”答卷:黄冈“清零”!我们共救治患者263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52人,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我将“仁心妙术”的初心融进灵魂,把“救死扶伤”的使命扛在肩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抗疫最前沿挥洒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健康滨州

AY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田望月_SD420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