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9—2025年)》编制完成。根据规划,未来我市将建成具有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特点的“生态海绵”、“山地海绵”、“绿色海绵”、“智慧海绵”的海绵城市,打造会“呼吸”的贵阳。
白鹭湖湿地公园位于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创客公园内,是当地创客、创业者和广大市民休闲好去处。“白鹭回来、创客常来、孩童乐来、市民悠来”既是高新区白鹭湖湿地公园的定位,也是公园周边环境的真实写照。不过,周边居民告诉记者,改造之前的白鹭湖和现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市民 何先生:当时的白鹭湖公园没有这样的绿化,是鱼塘一样的状态,里面还有污水,湖面上都漂着油污。现在修成了公园,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大家都比较喜欢过来游玩。
在白鹭湖湿地公园的项目改造中,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建设方选用了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透水铺装、透水路面、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能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白鹭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负责人 朱峰恩 :这个公园主要是根据城市雨洪管理的一个概念,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重措施,通过这些人工干预的手段有效控制雨水的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从而达到一个海绵城市的标准。
此外,白鹭湖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还特别运用了生物技术,通过构建水下森林,创造具有自净功能的生态湖泊,解决白鹭湖最关键的水质问题。
白鹭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负责人 朱峰恩:白鹭湖原来的水质其实不佳,它的水质报告当时我们测过显示是四类水,类源污染非常严重。目前,成效显著,白鹭湖的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C6的标准,水体感观上是清澈见底的。
据了解,2016年以来,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贵阳市结合“千园之城”、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新建改建道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逐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建成海绵项目有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小区、生态河道等四大类共55项。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张俐:海绵城市建设部署是贵州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另外一方面海绵城市可以大力推进有效缓解城区内涝、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
为更好推动海绵城市示范效应,到2020年底,我市将建成12条海绵型生态景观示范河道、11个海绵型示范公园绿地,9条海绵型示范道路、9个海绵型示范建筑小区。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张俐:我们规划在千园之城建设水环境和城市内涝治理居住区,建设和改造以及道路建设等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海绵型建设是覆盖了城市的居住道路、水环境治理、公园绿地等各个方面,目标是2020年基本实现建城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75%的降雨就地的消纳和利用的目标。
根据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的《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9—2025年)》,远期规划到203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贵阳市将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喀斯特山地特色海绵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