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博文 报道
晨报淄博4月12日讯 “我们是淄博市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出发前医院提前为我们准备了足够两周使用的医疗防护用品,这也是我们能及时投入战斗一线的必要保障。”谈及出发时的场景,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波依然历历在目,“离开的那天是2月14号,当天还下着小雨,坐上火车那一刻,心里更多的感觉是责无旁贷。”
鄂州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距离省会武汉约60公里,春节期间,这里有大量住在武汉的返乡人员,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而鄂州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鄂州市中心医院,这里集中了大部分来自鄂州的重症病例,也就是杨波入驻的医院,作为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杨波和队员们每天面临着的任务,是坚守住病患与死神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送到我们这里来的,都是重症患者,8个床位,抢救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杨波表示,经过3天的培训后,稍加适应便开始进行正式的倒班,经常一班下来,身上已被汗水湿透,由于需要随时对病患进行处置,除了有重症医学经验的杨波,还有鄂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位医生共同值班。
鲁鄂一心,将病患从死亡线上一次次拉回来。新冠肺炎患者涂某某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超过一周不能脱机,由于缺氧造成多脏器损害,期间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情况危急。
“病情就是命令,一刻也不能耽误!”3月5日上午,鄂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病房内,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需要并经医疗队充分论证研究决定,在现有物资和装备条件下,由杨波和鄂州市中心医院王璨医生合作,立即为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涂某某行气管切开术!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气道更通畅了,便于吸痰和呼吸功能的恢复,为其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基础。
一位位患者在精心的治疗中康复,一份份感谢在诚挚的话语中诉说。在援鄂42天的日子里,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与鄂州市一线医务人员并肩作战,共收治重症病例51人,出院40人,其中有危重病例32人。
4月12日,是杨波回家的日子。
妻子王晓颖、儿子杨书涵、岳父岳母、好哥们组成的“亲友团”早早的等在了现场,全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将两个月来的担心和期盼释怀,“杨书涵用自己攒了3个月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了蛋糕,今晚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吃个火锅。”妻子王晓颖说。
好哥们张雷说,“杨哥回来了,我们安排好了,等他有空了给他庆功!和平年代的直面生死,大家既担心又敬佩。”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和计划?”回答这个问题时,杨波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却又让人感动,“明天我得去科室一趟,还有些工作我不放心,得去看看,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我们科室依然工作比较多,坚守好我们淄博的防疫战线,同样是责任在身!”
杨波(右一)与王璨合影。
杨波在工作中。
杨波在工作中。
杨波与儿子拥抱。
杨波一家三口合影。
杨波的儿子绘制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