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让人痒、痒、痒!烦、烦、烦!
痒的晚上睡不着,浑身发痒起红点,一抓就起风疹块;急性荨麻疹一发作呼吸困难有危险,慢性荨麻疹发病时间久,常反复,让人痛苦难受。
鱼虾不能吃,花粉尘螨要远离,甚至气温变化、鸡蛋面粉、化妆品等都会造成荨麻疹,过敏原多而复杂,令人防不胜防。更头痛的是治疗困难,挂水吃药,还是反复发作。有些患者自行涂抹激素类等药膏,暂时消除症状,但是如果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会愈发严重。
了解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
荨麻疹患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且加以及时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表现症状是什么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剧痒。随后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鲜红色风团。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著,似桔皮样。风团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顽强难治,这种荨麻疹症状,需配合医生长期进行治疗。
引起原因有哪些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2.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4.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
怎么解决1.一般方法
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剂量因人而异。
常见抗过敏西药虽能很快缓解过敏症状但没有改变过敏体质,再次接触过敏源还会复发,且副作用大,严重损害肝肾造血和骨骼功能,老人小孩更要用药慎重!
2.益生菌辅助调理
目前过敏性疾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是依赖于抗生素的治疗,然而长期反复用抗生素对身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日益关注与重视,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间的关系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一项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的BirteSvensson教授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
构与过敏性疾病之间有存在一些新的关联,被称作益生菌或益生元适应症,且这种口服
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服用利敏舒益生菌制剂可以
影响肠道菌群,从而抵抗过敏性疾病的干扰。
临床试验表明,利敏舒抗过敏益生菌能有效定植于肠道上皮细胞,调节肠道菌群比例,
增强肠道及黏膜的屏障功能,分泌释放抗过敏因子,从调整免疫细胞的活性平衡入手,当免
疫细胞活性恢复平衡时,体内的IgE含量明显降低,过敏原无法与体内IgE抗体相结合,从
而降低了引发体内一连串过敏反应的风险。
一般使用15-30天左右会看到一定的症状改善效果,通常使用4-6个月左右会改善过敏体质。
日常护理
1.避免搔抓,严禁接触过敏原。皮炎越抓越痒,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不要抓挠。用凉毛巾对皮肤进行冷敷,可以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的反应。
2.荨麻疹伴有高热或腹泻时,应警惕是否有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此时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尽一切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
3.饮食尽量清淡,不要抽烟喝酒,忌辛辣、油腻、甜食,多吃蔬菜水果。
4.平时要多注意运动,加强抵抗力。
5.利敏舒益生菌通过调节T细胞群、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细胞、杀伤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来构建天然免疫屏障,起到对自身免疫障碍导致的过敏反应和过敏体质的调节作用,免疫系统障碍非一天两天形成,属于慢性疾病,都需要每天按时按量使用,调理过程中效果更加稳定。
6.平时注意控制情绪,精神上别有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