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章告诉记者,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父亲坟前看一眼。
拿到这张烈士证明书一年之后,魏孝英溘然长逝。
75岁的任玉章(左)与78岁的妻子亓桂英为记者展示烈士证明书。
文/图 记者 李波
晨报济南4月9日讯 “爷爷,你点这个地方,这里是上香,这里是敬酒,这里是献花,点这里是祭拜。好了,这样就给我老爷爷扫墓了。”今天,在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镇任家洼村,35岁的任书建正在给爷爷任玉章说明怎么通过手机来祭奠任兴成烈士。
任玉章的父亲任兴成出生于1917年,“俺父亲20岁参军,当时才结婚8天,他是从学校里走的。”任玉章说,“从那以后就失去了联系,我母亲说,听说父亲在博山池上牺牲了,当时是连长。母亲具体什么时间听到这个噩耗的,我也忘了。”任玉章今年75岁了,父亲离家的时候,母亲魏孝英只有18岁。
“前天我看了你写的报道,就是那篇《博山下庄烈士陵园30块墓碑讲述英雄革命往事》,我又搜集了一些你们的其他报道。”任书建说,当得知里面有任兴成的战友时,非常兴奋,立即就给本报打来了电话。“希望能寻找我老爷爷的下落,如果有机会,我们近期想到博山去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1944年8月1日,在如今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下庄村,曾举行过一次集中安葬仪式,此前几年周边牺牲的八路军正规部队官兵都被集中安葬在了下庄烈士林。记者查证后,在下庄烈士墓和烈士祠的牌位中,都没有找到任兴成的任何信息。
“我们家还有一张烈士证明书,这是我老奶奶在世的时候,民政局来给我们发的。”任书建说着,连忙让爷爷任玉章找出了那张烈士证明书。
记者看到,这张烈士证明书是由民政部在2015年1月13日颁发的,上面注明,任兴成是1942年于博山池上抗日战争中牺牲,当时只有25岁。任兴成牺牲时的职务是连长,所属部队是鲁中军区10团。
下庄烈士墓的墓碑上有两名烈士生前隶属于十团,其中烈士刘统林所属部队为十团五连,1944年4月牺牲;烈士李文轩曾在十团担任班长,1944年3月牺牲。以上两名烈士都是在博山牺牲的。李文轩烈士在中华英烈网上登记的牺牲时间与墓碑上的不同,而是1942年,这一时间跟任兴成在中华英烈网的牺牲时间相同。从这些信息来看,任兴成安葬在下庄附近的可能性很大。遗憾的是,如今下庄烈士墓碑有一部分已经遗失,更有少数墓碑存在残断和无名情况,让寻找烈士遗骨变得非常困难。
“其实,我爷爷并不是任兴成的亲儿子。”任书建告诉记者,任兴成有兄弟六个,任兴成排行老五,任兴成在结婚的第8天便奔赴前线,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任兴成的二哥看到五弟媳妇魏孝英孤苦伶仃,便把自己的儿子任玉章过继给了任兴成,“这样我老奶奶和爷爷相依为命,一直在等我老爷爷回家。”
“我母亲是2016年3月去世的。”任玉章告诉记者,他与78岁的妻子亓桂英为老人养老送终,他们俩一直想完成母亲的遗愿,“母亲为父亲守寡79年,终于盼来一张烈士证明书,一年之后以97岁高龄去世。去世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去我父亲坟前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