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通过倡导实施村庄果园理念,逐步实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的良好局面。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走进常庄街道店子村,美丽的乡村景色令人陶醉。蟠龙河绕村北而过,两岸河堤路联通104国道和郯薛路,上世纪80年代已实现村民住房排房化,东西南北,尽览到边。村民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环村水泥路整洁通畅,村东的池塘池水清澈,呈现出一幅“路净、街美、巷洁、水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每一条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钢管葡萄架结实地架在空中,房前屋后、道路两旁一棵棵葡萄苗含芽吐绿,茁壮成长,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村民免费认领,预计盛果期时每棵可以带来约300-1000元不等的收益,切实促进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生态理念描绘绿色村庄
在常庄街道西黄村,通过倡导环境绿化、打造美丽节点等举措,当地的百姓生活环境正发生着显著改变。村民王化敏说,房前屋后栽花种树,蜂游蝶飞。早上起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散步,晚上跳跳广场舞,日子那叫一个幸福。
在村中,土坡社场、乡村记忆广场、体育健身园、百姓大舞台遥相呼应,各得其所。农耕文化、思乡之愁处处彰显,村西南河堤护坡与潺潺流水相映成趣,“水源福地秀美西黄”品牌无比璀璨。40亩黄桃基地,如同“聚宝盆”般,镶嵌于九龙泉北,而且统一采用了集约化规模种植,村民不用操任何心,就可以获得每亩地1000元的租地收入,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民经营合作社,切实让全体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实体产业成就致富梦想
在常庄街道大山村石榴产业园,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乘借省派乡村振兴薛城服务队的东风,街道上下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紧锣密鼓地投入到200余亩石榴基地建设当中。(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