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楠 赵博文 通讯员 程方 冯志远
4月1日上午10:10许,载着28名淄博援助湖北医疗队员的大巴车缓缓驶进山东齐盛国际宾馆。
在家人和同事的翘首期盼中,山东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孙光走下车。在通往欢迎仪式的路上,孙光一眼就看见妻子石海燕在人群中向他招手。他激动地走上前,将妻子拥在怀里,半天不舍得松开……离家整整38天后,孙光终于与最牵挂的家人紧紧拥抱!
淄博市第一医院的“美小护”欢迎队员回家。
刚下车,孙光一把把女儿抱起来。
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欢迎仪式上,孙光与妻子合影。
时间退回到庚子年大年初一。当天,下夜班回家后,孙光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与在同院血液科工作的妻子石海燕商量:“咱俩都报名去武汉支援吧?”石海燕听出了孙光语气里的着急。确诊数字每天都在攀升,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而言,这种情况下怎能不着急?
“我工作二十多年了,非典的时候参加过淄博市医疗救治队伍,重症医学、呼吸系统的疾病救治正是对口专业,也该发挥专长了。”虽然清楚,老父亲已经96岁,母亲一直行动不便,也知道孩子上高中正是关键时期……但夫妻俩很默契地谁也没提这些困难。
就这样,2月9日,元宵佳节刚过,刚值完夜班的孙光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后,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就简单收拾行李出发奔赴武汉。在随笔中,他写下“愿以此身担使命,不负初心为逆行”的医者宣言。
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工作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和其他队员一样,孙光也经历了激动、紧张、惊险、放松、感动种种心情,可谓百感交集。心思细腻的孙光将自己的感受都写进了日记。在3月初的一篇日记里,孙光坦言心情渐渐轻松,因为听说武汉早樱盛开,方舱医院里的病人也明显少了,舱里温馨感人的事情也发生了很多。孙光在日记里写道:“仿佛所有的一切,尤其是疫情,也都在这最美的时节里开始向好、回暖。”
事实上,在看似相对平静稳定的环境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孙光回想起在武汉工作的这段时间,直言“工作时一刻也不敢放松”。有一次,转送一名重症病人回来,孙光身上的防护服被救护车门把手刮开了一个小洞,因为眼罩起雾,视线不好,孙光进门时又撞到玻璃上,把眼罩撞歪了。他只好被迫提前出舱,进行极为严格的消毒。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孙光感觉自己全身像被84液和酒精泡透了,那种滋味,孙光难以用语言形容。
除了工作上的辛苦和风险,在离家38天的日子里,家人是孙光最大的牵挂。4月1日中午,参加完欢迎仪式后,在返回博山家中的路上,用“归心似箭”来形容孙光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
4月1日中午12:30许,晓乐得知爸爸马上到家,她激动地下楼,跑到小区门口迎接爸爸。12:40许,孙光和妻子石海燕在医院同事的护送下回到家中。
刚下车,晓乐响亮地喊了一声“爸爸”,孙光将女儿一把抱起,调侃着说“你好像长胖了”。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向家走去。
一进家门,正坐在藤椅上休息的老父亲一下子就看到了孙光。孙光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一把握住了父亲的手。“爸,这段时间你还好吧?下午我推您出去散散步吧?”
已经96岁的老父亲说不出太多话,但听到家人喊“孙光”的名字,他一再说“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孙光久久不愿松开父亲的手,两人一起唱起了《小草》,在场的家人看到这一幕都很感慨。
离家38天的孙光回家后,老父亲紧紧握着他的手,不愿松开。
“这次孙光出征,影响最大的还是女儿。”石海燕告诉记者,以前,晓乐不太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总觉得这个职业付出很多,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甚至也不太理解父亲的“不辞而别”。直到在新闻中看到白衣战士的逆行故事,读到父亲从前方发来的战地日记,晓乐终于意识到,父亲主动请战驰援武汉的这个决定有多伟大。
“前不久,女儿主动跟我聊天,说为爸爸感到自豪,也很高兴爸爸通过这次出征结识了很多能力强、品德好、素质高的医护同行,甚至在考虑以后也要学医。”石海燕说,女儿这番主动吐露心声,让他们夫妻俩很惊喜、很欣慰。
土豆丝、炒肉片、豆腐箱、大煎饼、小米粥……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孙光与家人围坐桌前,一边享受家乡美食,一边说说家长里短,这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是孙光渴望已久的。“这段时间,我要好好陪陪家人,也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作为医生,清闲这种状态是不适合我的,我希望尽快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发挥我的价值。”
刚进门,岳母就端来了孙光最爱吃的土豆丝。
孙光,男,山东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2月9日,孙光奔赴湖北武汉,期间一直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工作。3月17日,孙光等28名淄博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平安返鲁,随后立即到定点酒店进行隔离休整。4月1日,结束隔离后的孙光回家与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