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对焦基层点滴,折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之美。即日起,本报开设“威海写真”视觉专栏,将镜头对准基层干部群众,以图片故事的形式,讲述精致城市建设下的幸福故事。
最“新鲜”的春天,一定可以在菜市场里找到。黄瓜、西红柿、大葱……春天的菜市场里,映着城市里热腾腾的烟火气。
纪海红在整理蔬菜。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消毒 。本报记者 杨正 摄
凌晨5点的“老纪家”菜铺。实习记者 于淑仪 摄
每天凌晨3时到6时,是纪海红最忙碌的时候。晚上10时接菜,凌晨0时批菜,中午11时回家吃饭……坚持了23年的“卖菜作息”一般人可扛不住。一年到头,纪海红最盼望的就是大年三十忙活完,可以歇上几天。
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消毒 。本报记者 杨正 摄
提起那会儿,纪海红说自己心里也发怵,但市场的防疫举措让她逐渐安心。“市场还定时给我们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顾客选菜的时候我也送给他们。”纪海红说。

纪海红的工作桌。实习记者 于淑仪 摄
“现在好了,春天来了!”不知不觉间,天已微亮,从凌晨到早上6时,“老纪家”已经成交了四十多单。紧接着,买菜的散客们逐渐多了起来。纪海红也一一热情迎上。“太忙太累了!”纪海红嘴上说着累,但还是乐此不疲。
圆葱分装。本报记者 杨正 摄
到批发市场来买菜的顾客,多是冲着实惠和新鲜。就拿大白菜来说,进价1.05元纪海红只卖1块2。遇到买得多的顾客,她还总喜欢把零头去了,一来二去,让她收获不少“粉丝”。
纪海红其实还是个“菜二代”,好口碑是从她妈妈卖菜的时候就攒下了。卖菜虽然辛苦,却为纪海红一家拼来了好生活。今年夏天,纪海红的女儿就要大学毕业了,女儿打算成为一名宠物医生,“这是她最喜欢的职业。”说到这,纪海红一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