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岛区域5家企业登上2019年威海“财税地方贡献50强”榜单,被予以通报表彰。这些大型企业勇当排头兵,不断冲击新目标,成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本平台从即日起陆续对这些领跑强企进行亮点展示。
从石岛出发的船,最远可以去到哪里?
赤山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南极。
3月24日,在赤山集团南极磷虾高端生物开发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配套机械加紧作业,工人有序忙碌着,产业园内的库房已拔地而起。
“按照现在的施工进度,园区库房8月建成后,就可进行内部的配套施工,一期工程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一点不耽误。”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说。
南大洋的南极磷虾蕴藏量约为5亿吨,人类每年可在南大洋捕捞的南极磷虾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其他海洋水产品年捕获量的2倍,这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南极磷虾高端生物开发产业园的冷库容量达到15万吨,并配套新上1艘磷虾船、2艘运输船,力争3年内打造一处现代化南极磷虾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起南极磷虾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一溜陈旧破落的红瓦平房,一对185马力旧渔船,一座200吨的小冷藏厂,总资产不足120万元,这就是创业之初赤山集团的全部家当。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王玉春为首的赤山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出海口的困境中,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2001年,赤山集团斥资3000万元,打造出一条长72米、宽13米的远洋鱿鱼钓船——荣大洋2号,这是赤山的第一条远洋渔船,也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远洋渔船。
历经30多年的滚动发展,从一家小小渔业企业成长为石岛乃至全市蓝色经济领头羊,赤山集团的成长堪称传奇。
如今,赤山集团捕捞船队拥有1000马力以上捕捞船只45艘,3000马力冷冻运输船2艘和国际远洋运输货轮2艘,年鱼获总捕捞量达到了8万吨以上。
而大洋背后的陆地才是企业的主阵地。在赤山集团旗下海都公司的鱿鱼加工基地,刚刚出库的鱿鱼还披着冰霜。解冻好的鱿鱼经过去头、去脏、去皮等7道工序,最快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
认准了的事儿,专心致志坚持下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赤山集团以鱿鱼为原料的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产业越做越大,路子越走越宽广。目前,旗下海博、海都、润通3家水产精深加工企业的鱿鱼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年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真正实现了从“卖原料”到“买原料”的转变,赢得了“买全球、卖全球”的行业话语权。集团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水产加工集群,全国最大的鱿鱼精深加工基地。
去年,赤山派出的10艘远洋船已在毛里塔尼亚开辟了新渔场,今年准备再派出10艘;南极磷虾高端生物开发产业园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
一个个更宏大的计划正张弓满弦,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