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走进董集镇杨庙村,春花怒放、生机盎然,精准扶贫的故事正在这个村子上演……
“张书记,您又来了!”
“是啊,来看看塑料编织进行的咋样了?”
杨庙村的不少贫困户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塑料编织……
扶贫工作要想做好,杨庙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泽文的总结是撸起袖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用真心、真情扶真贫。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脚下沾满泥土,心里装着乡亲。自进驻杨庙村以来,他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为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准备了“第一手”资料。在得知杨庙村现有土地基本全部流转的情况下,带领杨庙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多措并举,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奋力走出一条党员帮群众、先富带后富的好路子,实现产业破壳。
“张书记真是党的好干部!自从他来了我们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我们着想,大事小事都要为我们操心,我们真的很感谢他”。张泽文诚心为民的态度,踏实做事的作风,得到了杨庙村村民的认可和赞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保障乡亲们的“钱袋子”,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产业扶贫是基础。张泽文因村施策,把脱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夯实发展基础、激发内生动力上。通过走访调查、村“两委”班子会,贫困户交谈会、广开言路,集中智慧……最终探索成立“东营市垦利区众城塑料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此项目盘活董集镇闲置院落做为生产车间,并优先录用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进行加工,达到国家和需求企业的质量标准后,将成品吨袋销售给所需企业。
“我家的脱贫梦实现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现在给老婆孩子买东西,再也不抠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程大哥笑容满面。
塑料编织,在杨庙村的贫困户心里,已经落下了深深的烙印。
项目建成投产后,辐射带动杨庙社区50余名群众月增收3000余元。同时,镇党委政府让利于民,由村集体以闲置院落、固定资产入股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00元到20000元收入。合作社还根据章程,每年按比例拿出收益金留成部分用于村内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补助。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带动了百姓致富,并拓宽了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作为党员,心中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敢有所懈怠,全力做好下派帮扶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张泽文说。
下一步,将继续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定力和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继续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通讯员 高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