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名护士,山东省第12批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队员。仍然在湖北战疫的她,从早上6时开始着手一上午早班工作,紧张而忙碌,一个班下来,她说:“当我把口罩摘下来的一瞬间,自己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这种紧张辛苦后的刹那轻松,真实地记录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
6时:今早邹丽上八点到十二点的早班,六点半吃完早饭,提前空腹,饮水半杯就可以了。因为穿了防护服,她们不方便进食和喝水,更不能去厕所。
6时45分:邹丽准备好防护服,备好N95口罩,去酒店门口坐车,准备去武汉第三人民医院所在的光谷区。早晨的武汉更加清静,静的就像不存在一样,宽敞的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家家闭户,全无身影。
7时45分:到了光谷区,她们走医用通道直达7楼,那里是清洁区,穿防护服、N95口罩、面屏等都在这里完成。穿戴完整后,她们会相互检查,对着镜子整理护目镜,对着镜中的自己默默喊一声“加油”。
8时:“蓝精灵们来了”,这是她们与夜班护士之间相互打招呼的方式。虽然她们一夜很辛苦了,却依然坚守在床头等待下一批医护来接班,休息前对重点病人反复交代,生怕有遗漏。
8时30分:邹丽的早8时至12时的工作正式开始。光谷15楼,患者共53人,病重的4人,支援护士3人。
53位患者,每个人都要测量体温,为了提高测温的准确性,患者全部使用水银测温计测量。邹丽每个房间都得走一遍,告诉每位患者需要测量体温。由于防护服的密闭性,邹丽每走一步路,说一句话,都会气喘吁吁。等邹丽把所有病人检查完,内穿衣早就已经湿透了,憋得很难受。
这时邹丽就会靠在墙边休息几分钟,这几分钟往往很快就过完了,因为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她。等到邹丽心率稍微慢一点,呼吸缓一些,用嘴喘气不是很费力时,就会走到护士站拿起血氧检测仪,再从第一个房间开始,给所有病人监测,这中间同时需要仔细回答病人的所有问题。
18床,一位确诊的阳性新冠患者,最近的体温一直在38.5度左右,spo2值93%左右,一直处于高热憋喘的状态,患者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直在哭泣。邹丽耐心地告诉对方,“不要担心,这个病发热是很正常的,吃了退烧药之后体温就会降下来了,虽然还会升高,但起码可以降温一段时间,说明药物还是有效的。”
邹丽陪18床说了十几分钟的话,对方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短短的几分钟,就让邹丽感觉喘不上气,呼吸不上来。当邹丽走出病房,护目镜上的雾气已经模糊了她的视线。
由于说话过多,消耗了过多氧气,便出现了不适、头晕、呕吐等状况。邹丽扶着墙走到护士站,推着车准备去采集咽试子,放慢脚步,以此来缓解症状,并不断告诉自己,“坚持住,你可以的。”每走一步路,都需要很大力气呼吸。
这时邹丽的同事也出现了一样的症状,需要马上出舱。因为一旦晕倒就麻烦了。
“小姑娘,你把咽试子给我就可以了,我是阳性,不能传染给你。”这是22床的大爷对邹丽说的话。邹丽说要帮他采集咽试子,他却不让邹丽靠近他。
“你们能来支援武汉,我们都很感谢你们,决不能再传染给你们了,你们是武汉的恩人。”听完大爷的话,邹丽心里发酸,有感激,有难过。
邹丽在感激武汉人善良的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难过。山东医护人员帮助武汉,武汉人也热爱并关心山东医护人员。
11时50分:快到12点了,又到了交班的时候。邹丽走回护士站,想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脚底的第一层鞋套又磨破了,仔细想来,好像每一次下班,第一层鞋套都是磨破的。
12时10分:9楼,污染区,开始脱防护服、每个人都距离1米多,开始消毒。到了缓冲区,接下来是最令邹丽兴奋的地方,因为她们的N95口罩会在这里脱掉。
当口罩摘下来的一瞬间,邹丽感觉自己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微凉的空气,缓缓的吸入鼻腔,各种头晕眼花还有憋喘的症状瞬间全都消失了。这一刻,她感觉一口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好。
最后给手消毒时,邹丽才发现手面全是小泡泡。她完全没察觉到是什么时候起的,想来大概是从戴上两层外科手套时,手就已经泡在水里了。(见习记者 冯善鹏 通讯员 杨学岭 杨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