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记者 马景阳 赵博文
日期:3月17日 天气:晴 地点:淄博市高青县
“宁舍千白金,不当治水人”,在这句俗语前,李刚算是个逆行者。上任2个月,不是挖沟就是架桥,凭着自己为村里老百姓寻找“系统治水方案”的初衷,不是在防控疫情的一线,就是在复产治水的路上,一直到今天。
今天是3月17日,徐耿村早七点的值守交接班如常进行。8点,李刚驱车赶到北耿自然村正北正在修筑桥涵的工地,这可徐耿村今年解决春灌“卡脖子”问题的最后一个工程,更是村民们用水的最大期待。工程在原埋藏管道基础上改建,以石块混砌成两堵1.2米高石墙,上搭建水泥楼板,然后编织袋简易护坡,土方杂石筑路为桥而成。按照村民的说法:“工程花钱不多,但解决根本问题。”
第一步工作就是由大型挖掘机吊装楼板,这可是技术活,此次治水工程总指挥是党支部委员耿宝金,副总指挥是徐保东,俩人站在河堤上调控,村委委员耿庆汉等在岸上栓装钢索,耿保诚、耿立栋两位“老师”(工程技工)在坡底迎接、对接,专业的技术活李刚插不上手,在一边紧紧关注着工程的施工情况。11块楼板很快吊装到位,接下来就是配合挖掘机填装由养鸭户耿立栋提供的编织袋子起桥体了。由于请来的小工耿庆宝、耿在虎、耿立彬、耿在华、耿在贞是单数,总有一人不能配合协作劳动而怠工,看着供应不上逐层上抬的桥体用土袋子,李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见缝插针为小工们当“小工”,撑袋子,装土,加上昨天参与推混凝土,这两天算是过了一把“小工”瘾。虽然手上磨出了泡,但看到即将穿桥而过的黄河水,李刚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在前期疏通过的河道里,心里是又紧张又兴奋。
下午4:10,湖蓝色的挖掘机从桥面隆隆驶过,最后一条履带印痕牢牢嵌刻在已经坚硬的桥面上,“完工”,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耿宝金和挖掘机师傅对表记录工作绩效.“来,我为你们这些建设者留个影纪念一下”,支部委员徐保东要为大家拍摄一张治水的珍贵照片。
“那我们就用徐耿村的经典手势来为徐耿村的贡献者们点赞吧”,李刚提议,大家纷纷伸出手臂,挑起大拇指,笑脸映照在已经顺河远行的黄河水面上!
工程施工顺利结束,众人用徐耿村的经典手势来为徐耿村的贡献者们点赞。
11块楼板很快吊装到位。
大型挖掘机进行楼板吊装。
看着供应不上逐层上抬的桥体用土袋子,李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见缝插针为小工们当“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