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要点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曾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广大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
2020年春节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耳闻目睹的那些温暖人、感动人的瞬间,广大沂蒙人民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让我对新时期的沂蒙精神,再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防范处置新冠肺炎这场严峻的斗争中,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我县以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主任王相海、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胡萌为代表的医务人员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勇敢“逆行”、星夜驰援武汉,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卫生防疫人员连续奋战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的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甚至普通志愿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村村封闭、户户居家,识大体顾大局,自觉不串不聚,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高尚情操。许许多多爱心企业、社团组织积极组织捐款捐物,以不同方式为做好疫情防控尽心尽力,在大灾大难面前,再次展现了沂蒙人民艰苦朴素、纯朴善良的无疆大爱和无悔担当。特别是有些自己生活原本就不宽裕、甚至有些拮据的大爷大妈、大姐大嫂、牙牙学童们,伸出的无私援助之手,更是让人无比感动,无比钦佩,听其言察其行,崇高敬意在心中油然而生。
这些在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坚守岗位、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神,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善行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拘形式、不计回报的无疆大爱,可概括为伟大的“抗疫精神”,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沂蒙精神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的发扬光大。
从下面几个真实的例子来看下伟大的“抗疫精神”。
2月4日下午,平邑县武台镇孟家庄村村头的疫情防控劝返点上,来了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他叫李衍宝,下肢残疾,常年坐在轮椅上生活,是村里精准扶贫的重点帮扶对象。他来到在此执行疫情防控值班任务的村干部面前,将100元现金捐到村干部手中,说要为疫情防控工作表达点心意。村干部知道他的生活状况,劝他别捐了,有这份心就很好。他说,“这几年,多亏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对像我这样的人有许多优抚政策。平时,都是大家照顾我,我很感谢。现在,通过看电视知道疫情很严重,我是个残疾人,想出点力也出不了,钱也不多,就是这么点心意。每个人都尽点心,好让疫情赶快过去。”
2月8日,平邑县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值班室来了位大爷,60多岁,1米6多点的个头,身材瘦小,头上戴着顶手工缝制的黑布帽子,上身穿着件稍显陈旧的藏青色呢绒半大衣,脚上穿着双青邦白底的布鞋,脸上戴着黑色口罩,在雪后刚晴的寒风里甚至有些瑟瑟发抖。这位大爷进来值班室后,就开始摸索着从棉袄里面的一个口袋里掏东西。值班民警赶忙问“大爷您有事吗?”大爷说:“哎,也没啥事,这段时间我看你们都忙着防疫,风里来雨里去的,大家都很辛苦。我也帮不了大忙,捐点钱吧。”边说边把从里面兜里掏出的一个红塑料方便袋放在了值班内的桌子上,然后不等民警说什么,掉头就走。值班民警看大爷穿着猜大爷肯定也不是宽裕之家,就连忙拿着袋子追了出来,想把钱退给大爷。谁知大爷竟有些急了,红着脸说:“那怎么行?捐多捐少,是我个人的心意。”执意不收民警退回的钱,赶急赶忙的走了。值班民警只好把钱收下,并汇报了所领导。经过清点,大爷捐来的钱是5000元现金。大家一合计,大爷执意要捐款,不让他捐也有些不太尊重人家,就决定先把钱收下,过后再采取一定方式去看望看望老人家。后来,经过破案般的仔细调查,终于查清大爷家是老邱峪的,那是平邑街道最西面、一个与泗水搭界的小山村。经了解,大爷家中子女均已成家独立生活,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当日捐的5000元钱,是刚从银行里取出来、自己省吃俭用节省的养老金。5000元的养老金……后来,西城派出所陈所长带着几个民警与村干部一起来到大爷家,给大爷送去了米、面、油、奶粉等生活用品,对大爷的无私捐助表示感谢。
回访民警用手机在现场拍了张照片(见上图),通过照片,我们基本可以看到大爷的家境。通过村干部和村民了解到,大爷平时就是个热心人,心地十分善良,邻居百舍谁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民警来看望他,大爷也很高兴,说起自己的生活,竟是满满的幸福感。他说,你看,现在咱们国家政策对老百姓多好,不但免了农业税、不用交公粮了,国家还有好多好政策,让老百姓得到很多实惠。自己身体很好,平时也没什么大的开支,能为防疫做点贡献,他心里也很高兴。并和大家开玩笑:“你们看,我家里还养了十几只小草鸡呢,等疫情过去了,你们来,我杀个小草鸡,咱们喝一气!”
什么是富足?什么是善良?看吧,这就是咱朴实朴素的沂蒙人。我想,真正的富足,不是拥有多少金钱与财富,也不是拥有多大的房子、什么样的车子,而是人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人,如果欲望过大,即便有再多的金钱与财富,拥有再好的房子与车子,他依然会不满足,依然会觉得自己很贫穷。一个人的善良,大抵也不是突然之间就会蹦出来、表现出来,这种善良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它会在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小事中体现,于无声处悄悄闪光。
回到所里后,陈所长召集大家开了个会,通报了大爷家里的情况。陈所长说,“看看,这就是咱们的衣食父母,自己生活如此艰难,在疫情面前却有如此胸襟和大爱!如果我们干不好工作,真的对不起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关心和厚爱,心里真的会有愧啊!”
还有个例子,是2月24日,公安局大门口保卫科,来了娘俩,母亲大约四十岁左右吧,带着个男孩子,大约十岁左右的样子,是坐着母亲开的一辆稍显破旧的电动三轮车来的。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一块进了保卫科,从身上穿的一件灰色羽绒服口袋里掏出个透明的塑料方便袋,说“我们想为防疫捐点钱,不知道该去哪里捐,就放到这里吧。”说完也不等值班的保卫人员回话,转身就走。值班人员赶紧抓起袋子追出来,但娘俩已经上了三轮车,启动车子调头走了。值班人员好歹赶紧掏出手机,拍下了娘俩及三轮车的照片。但三轮车并没有车牌,娘俩也都戴着口罩,面相真的无法辩识清楚。值班人员清点了下,一共是10100元现金!10000元的那沓是99张100元的,加一张50的,一张20的,两张10元的,两张5元的。另外一张100元的,看上去很新,折的板正的,分别用一张小学生用的演草本上撕下来、带浅绿色格子的纸包着,纸上分别写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无论这位大姐的职业是什么,我相信10100元对她来说都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攒够这10100元钱,绝非易事,然后再义无反顾地把这笔钱捐出来,更非常理所能讲通。然而,她们却能做到,而且做到了,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教人敬佩、不教人发自心底的钦佩?
寻找这娘俩,着实让装备财务处的武主任费了番功夫,好歹最后找到了,家是原白马乡永新村的,现属平邑街道。经了解,其家庭情况过于特殊(不再详述),让民警费了好大口舌,连村干部帮着做工作,才算把钱给退回去了。当然,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民警在退回捐款时,也给家里人说好了,别告诉孩子退款的事。说实在的,那种家庭,谁知道了也不忍心接受她们的捐款。包括我们普遍职工家庭,政府也不提倡超过自身能力的捐助,为的就是不给普通家庭增加负担。
关于捐款捐物,我们褒扬这种在大灾大难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不提倡弱势群体,特别是自身家庭本就比较困难的人,超过自身正常承受能力的捐款捐物,否则,捐者吃力,受者也会不安。
但无论如何,我猜想一下那娘俩捐完款后离去的心情,那位母亲一定会感觉像完成了一件很有仪式感、很有成就感的事,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空明的、清朗的、敞亮的;那个男孩子,一定也是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里,专门挑了一张崭新的,很小心、很认真的折叠好,再一笔一画的、很庄重地写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字条,并真诚地、带着某种使命感般的心情把钱包好,再跟着母亲一起来捐款。捐完款离去时的他,内心也一定是雀跃的、欢欣的、充满喜乐的。且不论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他一直能这样善良下去,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否则,老天就真的太不公平了。
我也在想,如果是再有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般的战争的话,我们的沂蒙儿女,像前面几个例子所写的大爷、大姐那样的人,仍然会是“最后一个儿子送前线、最后一粒粮食做军粮”的红嫂式的人,你丝毫不用怀疑,他们疫情时刻的表现,已经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还有好多不知名的爱心人士,悄悄走进派出所值班室,或放下一包口罩、或赠送一批手套、或赠送84消毒液、医用酒精、或送来泡面火腿肠等等等等。像口罩、消毒液等日常防护用品,一线民警消耗用量较大,在疫情初期相关物品紧缺的情况下,真的是雪中送碳,让人温暖和感动。疫情期间,类似的捐助还有很多,像捐蒜黄的,捐罐头的,捐大蒜的,捐小米的……可以说是有啥捐啥,不计数目,不计回报,不计自己承不承受得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我们古人曾经追求的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而现在许多的沂蒙儿女,在自己未“达”甚至是“穷”的前提下,都有“兼济天下”的悲天悯人情怀,这种精神不值得大力学习和弘扬吗?
什么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红嫂的乳汁甜,沂蒙精神是大娘的煎饼香,沂蒙精神是战场后方的小推车,沂蒙精神是阵地前沿的担架长,沂蒙精神是战时捧出的一碗碗小米粥,沂蒙精神是紧张时期端出的一瓢瓢红高粱……沂蒙精神是危难时刻逆行而上的白大褂,沂蒙精神是防控一线检测站上的藏青蓝,沂蒙精神是疫情时刻悄悄送上的蓝口罩,沂蒙精神是默默捐献出的钱财物,沂蒙精神是各行各业疫情时刻的扬弃与坚守,沂蒙精神是大灾面前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曾有人问,说你们公安民警辅警干么那么拼啊,什么事都冲在前面,风险很大的。是的,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冲在一线的民警辅警每天长时间暴露在前线,面对无数个未知的情况,风险的确是相当大。但再看看这些爱着我们、默默关心着我们的爱心人士、可爱可敬的新时期红嫂般的人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们努力、不去舍生忘死地去保护他们?
沂蒙精神,就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广大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沂蒙精神,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服从命令、听党指挥,顾全大局、自我牺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伟大“抗疫精神”,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体现,它必将被载入史册,与乾坤同大,与日月永辉!(吕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