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检测,源头把控到位。坚持源头把控,对全院出入通道进行部分封闭管理,在门诊、急诊、儿科门诊设预检分诊处,对来院人员全部进行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对检测出的发热病人,由专职人员通过转运车护送至发热门诊就诊。暂停餐厅聚集就餐,全院公共区域所有物品表面、地面等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日4次全面消毒。做好环境清洁、通风、消毒。
二是全面调查,排查梳理到位。针对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专门设计疫情防控告知书,及时掌握门诊患者是否有流行病接触史。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均填写特别疫情调查告知书,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一患一陪护,陪护人员凭证进出。制定陪护人员体温管理记录单,每日检测陪护人员体温,详细记录检测人数、异常情况及处置措施。严格首诊负责制,全面排查所有接诊病人,在病历中增加“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书写。加强病历检查,若无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筛查相关记录,全部视为乙级病历并挂网公示和处罚。对全院职工进行排查梳理,建立出入人员管理台账,每日上报核对人员、实行销号管理,严格落实隔离措施,确保不漏一人。建立日常体温监测制度,实行“两检测、两报告”,重大情况日报告、零报告。
三是全员培训,重点管控到位。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放在重要位置,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国家最新诊疗方案,制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岗位个人防护指引》,开展院级培训4次、专项培训9次,录制教学视频5个,制定防控工作流程20项,开展防控知识培训考核8次。严格对科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累计督导154次。以分院(中心)、科室为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先后组织院级疑似病例救治应急演练2次。针对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由感染管理部一对一指导,协助制定个性化防控措施。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查和随机抽查,严格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