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徐慧
记者 李波
晨报讯 伴随着大型挖掘机铁臂挥舞,破损坯墙和危旧房屋应声而倒。曾经影响公共安全、拉低村庄颜值的残垣断壁,如今在博山镇大刀阔斧的环境综合整治中,悄然变成了菜地、花圃和游园,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自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博山镇充分考虑山区乡镇空心房、危旧房众多的实际,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各村历史积存的残垣断壁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全面消除与美丽乡村建设格格不入的‘视觉贫困’。”3月10日,博山镇政府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通过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入户调查走访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博山镇累计悬挂横幅145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调查走访群众6500余户。
“我们前期组织各村对村内残垣断壁和危旧房屋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制定工作计划,实行问题整改挂牌销号制度。”这位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博山镇共摸排登记残垣断壁268处,清理整治销号121处。
博山镇王家庄村街道整治前。
王家庄村街道整治之后。
面对这些汇总上来的数据,博山镇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对残垣断壁的清理整治进行科学规划,做到一村一策、一处一策。“我们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地势位置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宜景则景、宜林则林,宜菜地则将其改造为小菜园。如青杨杭村和上瓦泉村,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保留原有石墙,围堰铺土,种植青竹花草,与周边环境融入一体,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景观。”
村庄道边过去乱糟糟的石墙。
经过治理,这里变得整齐美观起来。
“每个村庄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一至两条示范街区,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及时总结推广,相互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抓亮点,抓特色,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和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工作态势。”上述负责人表示,省道沿线的谢家店村、南中村等,从干道两侧,群众集居的地方入手,结合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以植树绿化美化为主,栽种树苗,播撒花种,整治工作迅速推开。
村庄内的一块空地,以前堆满建筑垃圾。
现在这块空地便成了一个花圃。
为了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和作用,博山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统一领导,各包片领导和驻村指导员各负其责、狠抓落实,村两委成员、年轻党员和村民代表冲锋在前、做好表率,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铸就高效工作机制。
环境整治利国利民,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各村散布的残垣断壁,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隐患。该负责人包塑记者,为给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美观、和谐的居住环境,“我们镇将始终坚持“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致千里’,不把残垣断壁彻底清除绝不鸣金收兵。”
残垣断壁既危险又破坏了村庄的美观。
如今,这段墙壁成了街边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