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济阳区济阳街道城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提前结束假期奔赴一线,变身防“疫”战士,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
“你好,请测个体温,扫一扫‘济南云健康易通行系统’。”“谢谢,请您收好您的身份证,记得每天在家测温两次。”在城里社区清华园小区卡口内,值班人员正在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检查。
为商家制定专属二维码
城里社区位于济阳区老城片区,共有38个老旧家属院,共3109户居民,这些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缺乏物业管理,这给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防疫工作中,城里社区在主要路口和沿街家属院位置共设置了22个卡口,每个卡口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24小时轮班值守。
社区大喇叭、网格化管理……疫情发生以来,城里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疫情知识。随着一些沿街商户陆续营业,城里社区到店登记面临着手工登记的繁琐,以及登记用笔、登记本等高频使用物品潜在的传播风险。对此,城里社区一户户向辖区内营业的商户发放了专属二维码。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社区迎来了外来租赁户、外来务工人员及外出务工人员返济、返岗的高峰。城里社区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频繁接触被隔离家庭可能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便采取“人机结合”的模式,对居家隔离的重点人员家门口安装了移动摄像头,一旦有人员出入将会立刻向手机报警提醒,提高了监控的准确度和实效性。
24小时“有求必应”,社区工作者变身“跑腿代购”
“您要买什么东西,打个电话就行,或者在微信里说一声,我们来帮您买,买好了放到您家门口。”城里社区的党委书记王敏与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对话。6日,城里社区的党委书记王敏和网格员一起正在超市内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用品。“3斤鸡蛋,一桶花生油,一箱牛奶,小米一斤......”对照采购单,王敏正认真核对采购物品。
“我在这里也没有亲人,社区工作人员对我就像家人一样,有事在微信上一说他们马上就能办好。”梁先生称。居家隔离5天以来,城里社区除了帮他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外,还安排社区工作进行一对一24小时联络,及时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掌握居家隔离的人员的日常状况,连日来,王敏和同事们每天都要上门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随访和服务。“一圈转下来大约需要2个多小时。”王敏告诉记者。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城里社区全面做好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尽量做到“有求必应”,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
“老街坊”志愿服务队,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疫情发生以来,城里社区的“老街坊”志愿者们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到这场战役中来。在这群队伍中,他们有耄耋老人、在校大学生、退伍老兵等。疫情面前,他们冲锋在前,不求回报,身体力行的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他们是济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缩影。
在小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小区卡口轮班值守,为居家观察人员送生活用品......在城里社区辖区内,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我从小就在这边长大,这边情况我比较熟,疫情当前我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66岁的志愿者李云说。为了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她主动学习电脑,和社区工作者一块整理表格,加班到深夜。
在这群志愿者队伍中,有对党员“姐妹花”马胜华和董延华,疫情发生后,她们挺身而出、迎风逆行。“疫情当前,吃点苦,流点汗不算啥,这些都是党员应该做的。”董延华称,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董延华每天骑车从十多公里外的家里来到城里社区值班。
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和社区工作者们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在疫情之中逆行,组成一道道坚固的“保护墙”,保护着城里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平安。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