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全力防控疫情之时,大众日报联合山东省文联正式启动“战疫·曲艺情”疫情防控主题曲艺作品展播活动。山东是曲艺强省,传统曲艺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扎实。连日来,山东各地的曲艺工作者、爱好者们以高度的敏锐性和使命感,紧扣时代脉搏,围绕疫情防控主题,迅速创作了一批鼓舞人心、透着烟火气息的文艺作品。
2月19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为确保就业局势稳定,《若干措施》围绕复工达产、援企纾困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政策支持和创新。对重点物资企业春节期间复产的,最高补贴50万元;着力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岗位,我省进一步降低社保成本:允许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缓缴社保费,延长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降低职工医保费率。降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门槛,将申领稳岗返还裁员率标准,由不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放宽至5.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以下的企业放宽至20%……
我省提出,加大对企业和重点群体稳就业支持,从企业、个人、机构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
曲艺是文艺轻骑兵。菏泽市牡丹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康广为以高度敏锐眼光,以此为题材,及时进行了创作,2月29日,由康广为精心创作表演的山东快书《稳定就业防疫情》出炉。
在众多曲艺形式中,胶东大鼓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曲艺门类之一。胶东大鼓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迄今已有260余年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传于胶东半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本期展播的曲艺作品,便是刘岩峰创演的胶东大鼓《万众一心战疫情》。
刘岩峰,1947年11月生,莱州市文化馆退休干部,烟台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大鼓”传承人。刘岩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近四十年。自幼酷爱曲艺艺术,拜师盲艺人学唱胶东大鼓,1979年在天津曲艺团师承郝德宝和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老先生学唱京东大鼓,演唱的鼓曲在本地区享有盛名,多次获山东省曲艺大赛一等奖。
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在大家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也有一些伪科学的偏方在混淆视听。《别信偏方》便是体现这一主题的快板。该快板作品作者为郭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