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地点:山东省胸科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孙振杰
孙振杰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治疗。
昨晚下夜班很晚,凌晨才睡觉。今天上午稍稍休整了一下,在线上跟队友们沟通了一下病人的病情,有一个病人病情出现了新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大家这两天稍微放松的心情立即又揪了起来。病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成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必须在这种可能性到来之前,及时干预,或者做好万全准备。
今天下午,又一名患者康复出院了,恰巧又是老家的病人。真是开心的一刻。随着病人逐渐康复,住院病人也越来越少,胜利也越来越近了。
今天晚上,我要一直工作到早晨。虽然这是最难熬的班次,但大家都没怎么有困意。虽然患者的情况都稳住了,但是我们的眼睛仍然要紧盯着各种监护设备和仪器,随时准备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晚上就在这种紧绷的状态下度过了。
又是一天过去了,感觉每一天都很充实,每一天都值得纪念和回忆。
每天都能接到亲情的问候,每天都能感受不断加深的友情,还有每天患者带给我们的温情……这段日子,必将为我们铭记,因为它是如此有意义。
时间: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地点:山东省胸科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孙振杰
下夜班,等班车的时候,看到一批战友们向我们迎面走来。其中有6名我们淄博的队员,今天他们就要回去了。他们刚检测完咽拭子,正准备去参加一个欢送会。
病人康复的越来越多,护理已经开始分批撤回当地了。今天,我们6名队员顺利完成了任务,可以安心回去了。这次战疫行动,护理也是最让我们钦佩的人员,到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翻身、拍背、吸痰、导尿、处理大便,到处是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的身影。穿着防护服,戴着两三层手套,在血管触感几乎消失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认真地工作,没有耽搁一个病人的治疗。在病房消杀工作里,是他们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身影。
在整个护理队伍里,还有好多90后的身影。好多次,听到大家把这场疫情比作一场战争,真是这个样子。经过战火的洗礼,大家更加成熟了,年轻的同志们也快速成长了起来,相信在这次战斗中锤炼出来的能力和缔结的友谊,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祝愿大家回去的路上一路顺风!我们剩下的队友们也即将发起总攻,奔向最终的胜利!
时间: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地点:山东省胸科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孙振杰
今天进了病房,跟老王和老谭聊了聊。老王气色越来越好,说话也铿锵有力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他最危重的时候,我们准备给他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他跟我说:“孙大夫,给我3天时间,我能挺过去。我老伴每天都要跟我通电话,她身体不好,找不到我,她会出问题的。如果3天以后,我挺不过来,你再来救我。”
我们立刻把这段视频发给了病区主任,经过评估之后,我们决定再等一等。我们始终相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我能理解为什么老人这么有爱,老人的儿子每天都会打电话到病房,询问自己父亲的病情。这样一个家庭,一定能把爱的温情代代传递。幸运的是,老王的病情好转了,虽然可能插管上呼吸机之后,能帮助他更多,但我们一起见证了一个爱的奇迹。
老谭也是,气色好了很多,但是胡子很长了,人比淄博过来的时候也瘦了。
我问他,老谭你怎么瘦了,没有胃口啊?
他说,吃得很好,刚开始吃得少,现在吃的也多了。
我说,那你肯定心里有事啊,要不怎么瘦了?
他乐了,跟我说,一开始刚来那些天心理压力很大,现在好了。
是啊,一开始大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大家也都特别注意开导他们。好多病人刚确诊的时候特别焦虑,我记得有一个病人刚来的时候,一天就睡两个小时,每天都很焦虑,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他很紧张。后来,大家就不断开导他,给他讲解病情,讲解他的CT和化验结果,心理辅导小组也专门为他做心理干预,慢慢的,他整个心态就稳定下来了,也配合治疗了。
今天看到北京的心理专家给医护人员讲心理辅导:疫区医护人员要注意“共情”问题,在跟病人接触中,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情感反应要和病人一样。“但要进得去,出得来,不然对自己影响很大。”
是啊,这句话说的很对,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能为医者,皆由仁心。有时候再怎么装,也改变不了善良的心。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疫情过去了,能跟每一个诊疗过的病人们见一见。在一个不需要口罩日子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聊聊天。
再进病房的时候,我要给老谭带个刮胡刀。老谭来的匆忙,没来得及带进来,刮了胡子,他会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