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甜 通讯员 赵菲
“做好防护,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安全归来!”在同事们的叮嘱下,近日,淄川区寨里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孙兆艳与韦玉丹前往淄川区城南医学隔离观察点,进行24小时值守。
学习培训,向隔离点的其他值守人员讨教,提前了解隔离点的工作……虽然只是24小时守护,但为了这次任务,孙兆艳与韦玉丹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战”。
当天一早,她们到达隔离点迅速与前一组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接班,详细了解工作流程,熟记于心,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大娘,屋里要多通风,如果觉得冷,窗户就开道小缝,睡觉时记得关上,记得按时吃你的降压药……”详细了解了每位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后,孙兆艳打电话询问隔离人员体温时,顺便提醒他们一些注意事项。隔离人员有需要购买的物品和个别要求也都一一记录下来,转告给其他值守人员尽快出去采买。
为隔离人员一一做好体温登记等相关记录后,孙兆艳和韦玉丹换上二级防护服,开始对隔离区进行消杀。容纳20升消毒液的喷雾器装满好,孙兆艳抢过来背上。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大大的胶鞋,每走一步都觉得困难,护目镜上的水雾导致视线模糊。特别是在上台阶的时候,觉得呼吸也变得有些困难。”孙兆艳说,楼梯台阶、走廊、门把手、隔离人员门口的生活垃圾都要逐一仔细消毒,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桶消毒液不知不觉就用完了,然后再返回一楼的消毒间加满再爬楼。周而复始,一场消毒下来,她已是汗汗流浃背,额头上的汗水流入眼睛,“眼睛感觉刺疼,看不清路,摔了好几次跤”。做好上午的环境消杀及隔离人员的药品、生活物品的配送,孙兆艳和韦玉丹互相消毒防护用品,当冰冷的消毒液喷到身上时,忍不住打冷战。
到了午饭时间,为了节约紧缺的防护用品,她俩不约而同把稀饭推到一边,只干吃馒头,这样可以少上厕所。
“叮铃铃”,正在吃饭的间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大夫,我头疼恶心……”402房间的一位大姐打来电话说。“您先别急,慢慢说。”接起电话,来不及咽下口中的馒头,孙兆艳安慰着病人。据这位大姐的描述,孙兆艳考虑可能是焦虑所致的血压升高,嘱咐她先喝水,平躺下,马上过去帮忙查看。
放下手中的馒头,孙兆艳立即带好降压药及血压计,直奔402房间。一边安抚孙大姐的情绪,孙兆艳一边为其量血压。
原来,这位大姐在隔离点已住了12天,想家了,有些沉不住气了。交谈中,这位大姐多次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隔离点。
讲解隔离重要性,找一些其他话题聊天……在孙兆艳的陪伴和疏导下,这位大姐慢慢恢复了平静。
晚上,孙兆艳与同事再次地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记录,并把相关记录进行电脑录入汇总,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大夫,我喉结痛,恶心……”半夜12点,值班室的电话又响起了。“您好,请不要着急,先喝点水,自测一下体温,我们马上过去……”
随叫随到,和各种病患打交道是隔离点的日常工作。
“24小时的守护,虽紧张而忙碌,但并没有感觉到疲累。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遗余力地去守护好他们,希望他们平安离开隔离点,早点回归正常生活,结束担惊受怕的日子。”孙兆艳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