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08:16:19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早年间,有“大锅饭”——听上去挺“大”,事实却是谁都吃不饱;如今,有人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打着战“疫”的旗号,让学生吃起了“大锅药”——近日,云南临沧个别县区要求通过上传购药证明、服药图片、视频等方式强制师生服用“大锅药”,引发热议。临沧市教育体育局2日发布通报,紧急叫停这一错误做法,并对给师生家长带来的不便,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深刻检讨”。中医讲究“同病不同方(药方)”,不同的人,患了相同的病,因为体质不同,用药也会有差异。咱老祖宗是特别讲究“因地制宜”“因人施治”的。“大锅药”这种“不分体质吃一种药”的做法,本身就背离了中医的理念。这种专业的问题,暂且不提;即便初衷是好的,在执行上,也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在云南存在,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那就是被过度使用的“留痕工作法”。在《关于临沧市学校师生服用“大锅药”情况通报》中,有这样的文字:个别县(区)教育体育局、市直学校执行时,存在要求通过上传购药证明、服药图片、视频等方式强制师生服用“大锅药”的错误,与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要求不一致……这种“错误”,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基层。基层工作人员,对“处处留痕”的要求,早就厌烦了。但为了体现“执行力”,表示自己确实“干了事”,他们又不得不采取这种做法。长此以往,渐渐形式大于内容,成了形式主义。为什么形式主义会导致基层把“倡议”变成“强制”?这中间的演变过程,值得回味。从工作性质来讲,基层工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的、必须做的,一类是倡议性的、自愿做的。对于一些带有强制性的工作,工作人员会要求师生“必须上传图片、视频”,“雁过留痕”,并记录下来。一个工作人员经常联系几十上百名学生,有数不清的微信群、QQ群,一个人一个人地统计下来,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即便必须要求学生做的工作,有时候都不能百分百完成,总会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做的事情都如此,那么“倡议做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原原本本,在家长群、学生群发起“倡议”,恐怕毫无效果;一旦有人追问,弄不好还落个“工作不力”的名声。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工作人员大概是很少使用“提倡”“倡议”之类字眼的。现在不仅是“信息超载”的时代,甚至连“通知”都超载了。这时候你去“倡议”而不是硬性规定,就容易被无视。简单粗暴地“强制”,恐怕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基层工作负担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工作超负荷的情况之下,要求所有工作都科学、合理、讲求实效,是不现实的。首要的问题,是减负,尤其是减掉形式上的负担。把形式上的负担减掉之后,才有空间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工作做得如何、是否到位,一方面靠工作人员的自觉,一方面是靠监督、靠考核。不可否认,“留痕工作法”是一种很细致的工作考核方法,但它属于过程考核,而非效果考核;属于形式考核,而非内容考核。这种重过程、重形式的做法,在基层很容易“变形”,要么矫枉过正,要么流于形式,出现强制吃“大锅药”之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
王超_ZB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