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焦危化品装卸运输全过程安全监管需求,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构建“行驶有专线、在途有专防、装卸有专控、停放有专区、清洗有专场、监控有专网、共享有渠道”的综合监管体系,构筑了应对化解危化品装卸运输重大风险的隔离网和防火墙。
全市规划建设了17条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行驶线路,在全市县乡道路设置危化品运输车辆限行、绕行标志,明确危化品运输车辆限行、禁行区域,有序引导危化品运输车辆逐步实现“专车专线行驶”。取消东营境内高速公路部分危险物品运输车辆22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夜间限行规定,有效疏解和减少了部分城市路段危化品运输车辆大量聚集通行带来的交通安全压力和外溢风险。在危化品运输车辆上安装了安全运行预警与紧急避险和4G视频监控系统,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过程中存在的“车距过近、前碰撞、行人碰撞、车道偏离、超速、疲劳驾驶”等6种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正驾驶员不规范驾驶行为,并将报警信息纳入危化品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作为运力发展和年度审验的重要依据。
创新性出台《东营市可燃液体、液化烃汽车装卸作业安全暂行办法》,并利用现代化智能联锁控制技术,建成了人体静电释放、车辆静电释放、防溢油、可燃气体泄漏、钥匙归位和鹤管归位、定量装车等“六联锁”一卡通智能装卸系统,并安装了油气回收系统,切实做到人车不放静电不装卸,钥匙鹤管不归位不装卸,溢油、可燃气体超标自动切断。同时,基于物联网、云数据技术研发了一卡通智能装卸综合监管平台,在全市危化企业中架设数据前置机,实时采集企业一卡通系统的报警数据,动态研判企业装卸安全风险,及时纠正装卸误操作。
为有效化解管控危化品运输车辆在化工企业厂区附近随意停放风险问题,制定了《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验收标准》,对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场地建设、消防设施、防雷设计、智能化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推动各县区基于辖区危化品运输车辆停放需求分析结果,科学规划建设了14处专用停车场,并配套建立“车辆集中停放、风险集中管控、装卸统一调度”车辆停放管理机制。同时,坚持疏堵结合,主动向社会公布专用停车场信息,并不定期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严格查处不按照要求驶入停车场的危化品运输车辆。
出台《危化品运输车辆罐体清洗及维修点建设标准和作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规划建设了危化品运输车辆罐体维修清洗点8处,推进罐体维修清洗作业标准化;督促危化品运输车辆换装油品前到罐车罐体清洗点开展清洗置换作业,并将清洗完毕后罐车罐体清洗置换合格证作为危化品运输车辆装卸前查验的重要事项,有效预防了危化品运输车辆违规换装、混装油品造成事故发生。
为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电子信息卡,并将其作为危化品运输车辆在我市通行、配载的“身份凭证”;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目录,实施备案登记管理。同时市边界、企业门口的监控设备串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网络,可实时监控车辆在市境内的运营轨迹。
我市应急、交通、公安交警部门共同聚焦关键问题,打造应急、交通运输、公安交警三方监管平台,实现了三方监管信息融合共享,打破了监管信息壁垒,凝聚了综合研判管控合力,不断释放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赢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