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亚军
通讯员 樊子豪
2月19日中午11点33分,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产房,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仅仅15分钟之后,淄川将军路街道新冠肺炎指挥部张丽的手机上,一个信息传来:“张姐,母子平安,请您转达我对所有人的感谢,谢谢您,谢谢您们……”
这是这位母亲在新生儿出生后发出的第一条报喜信息,但是,她与张丽却从未谋面。
这是一段血浓于水的故事。
新生儿的母亲叫梁华,是将军路街道颐泽社区居民。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孕妇,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成为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隔离期28天。
2月16日,梁华还在隔离期内,却到了产前孕检的日子,必须到医院检查。但此时,梁华一家全在隔离中。更不幸的还有,娘家的母亲重病住院,爱人的父亲同样身患重疾。怎么办?怎么办?深感焦虑无助的梁华第一次拨通了指挥部的电话。
“我今天孕检,可我们一家人隔离了,怎么办啊……”接到电话的张丽听得出电话那头梁华的紧张不安。“先不要急,不要怕,着急担心对肚子里的宝宝不好,这事交给我,你放心。”放下电话,张丽马上联系城南卫生院120救护车。但意外的是,司机被隔离,无法来接。
怎么办?张丽迅速上将军路报街道工委,党工委书记张红军当即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母子平安。工委副书记张敬波立刻安排志愿司机护送梁华到医院。考虑到孕妇为新冠肺炎的密接人员,安排谁去?在这紧要关头,办事处刘佳主动请缨,“我去吧!放心,我一定做好防护,保证完成任务!”
在淄矿医院,张大川大夫负责给梁华孕检。听说孕妇为密接者时,张大夫没有一丝犹豫,在向科室主任汇报后,马上对梁华进行收治检查,如同往常一样仔细。“作为医生,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孕检报告显示胎儿疑似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孕检结束后,结果显示必须转院诊治。“我们这里设备有限,不能妄下诊断,建议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转院刻不容缓,抓紧联系!
得知这种情况后,张丽立即再次上报街道工委,同时上报区卫健局。
情况虽紧急,但万众一心。淄川区卫健局副局长车献栋直报淄博市卫健局协调;张敬波也紧急联系区群工部部长王荣秋求助;张丽动用个人关系联系北石村计生主任汪丽霞在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工作的女儿......此时,淄矿医院、将军路街道、淄川区卫健局、淄川区政府、淄博市卫健局等多个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多方联系、全力协调,最终与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成功对接。
还是刘佳,跟着车辆一路护送。在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接诊医生和护士对梁华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待孕检完毕显示胎儿无恙后,刘佳又把梁华安全送回家中。
在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诊治时,刘佳一直守候在检查室门外。从穿上防护服到结束,整整一天没有进食进水、上过厕所。当张丽打电话让他回来脱下防护服休息休息再回去时,刘佳的回答让张丽落泪了:“一套防护服那么贵,回去脱了就浪费了。”
2月18日晚上11点,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孕妇羊水突然破了。接到电话后,张丽立刻拨打120并紧急汇报,同时联系淄川区卫健局医政科主任吴现石,向120做专业解释。经过紧张联系,梁华被及时送往淄矿医院。
2月22日,是梁华出院的日子。又是刘佳把她从医院接回家。在得知梁华平安回家后,颐泽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翠红和社区“两委”成员把小米、鸡蛋等坐月子的必需品送上了家门。细心的高书记还通过淄川区妇联给梁华联系了金牌月嫂,从微信上指导梁华一家育护新生儿。
在高翠红的微信上,有一张梁华发的新生婴儿照片。看到可爱健康的小宝宝,高翠红对梁华说:“在家好好坐月子,照顾好孩子,放宽心,家里有什么困难就给社区打电话,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谢谢您张姐,感谢政府,感谢医生护士,感谢所有人,是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母子俩得以平安……”这是梁华发给张丽的微信感谢信。
后记:
不抛弃,不放弃,守初心,担使命。在疫情如虎的时刻,一群普通而又普通的“战士”,无数次为一个新生命打开绿色之门。他们中有颐泽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将军路街道的基层干部,有淄博矿务局医院的接诊医生和护士,有淄川区卫健局的领导干部,有爱心企业的爱心人士,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但他们的行动是一致的——为了新生命的诞生逆向而行!
一个新生命的背后是什么?是爱,是呵护,是坚守,是责任,是勇于担当,是无所畏惧……
一个新生命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群人的关爱,是一个时代的关爱,是一个国家的关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