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地点:武汉市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赵珊珊
赵珊珊的护目镜布满了水滴。
相比第一次的入舱,现在我已经少了一些焦虑,更多的是兴奋与期待。今天的工作时间从凌晨4点到上午10点。临行前,我们山东的总队长为我们加油打气,嘱咐队员们要做好安全防护。
乘车到达方舱,经过一些准备,进舱开始接班。我负责4个单元88张床位。挨个巡查一遍,这个时间段大部分患者在熟睡。为了不吵醒他们,我在每个单元门口巡视。
凌晨5点半左右,患者们陆续起床、洗漱。早上6点我也要开始新一轮的工作:监测88个人的体温、氧饱和和脉搏。每进一个单元,每测一个病人,我都会告知:“我是来自山东的小赵,从现在到上午10点都由我负责,有事可以找我。”
一时间,每个患者口中都念念有词:“小赵,山东的小赵。”
有位患者说:“小赵,谢谢你们山东人,你们也有家,也有孩子,撇家舍业帮助我们,你们太辛苦了!”
“不要这么说,身穿白衣,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是我们的使命,大家一起努力,你们早日回家,我们早日凯旋。”
“对,咱们都回家……”
上午8点开始病房发药,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9点开始消毒工作,配置消毒液,喷洒负责病区的地面、垃圾桶。走进一个单元,单元里的患者都抢着帮我喷洒,一位患者说,“从5点多我们醒来,就看到你忙得没住下。谢谢,消毒的活,我们来做吧,你休息会。”
持续工作了5个小时,凌晨的寒冷、早上的饥饿,被这暖心的一句话,打得烟消云散。
回到宾馆已是中午12点,拿出手机,看到有新的微信好友,原来是舱里的朋友。有人表示感谢和关心,也有我工作时他们拍的相片。
就在我写这篇日志时,又收到一条信息,舱内一位患者核酸检测阴性。他跟我说:我就想第一时间告诉你。
这就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加油,祝你们大家都早日康复。
这样的体验,真是终生难忘。这段时光虽然艰难,但是一定会迎来曙光。加油,我可以的!
时间: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地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张盼
张盼在给患者送药。
夜班接到通知,病区要新转入8名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刚把病区的全部病人巡查完一遍,新患者就开始转入了。
接收新病人,需要大家密切配合,安排病床、测体温、血氧饱和度……忙完后,我们四姐妹的眼罩里面全是水汽,几乎看不清对方。
当我告诉患者,我们是来自山东的医疗队时,他们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患者就是我们的亲人,作为守护者,我们要竭尽全力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来武汉救治病患,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初心与担当,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八零后的责任与使命。
凌晨两点,下班回酒店的路上,司机师傅送给我们一些武汉的特产。心里的那种开心喜悦,还伴随着感动。
在武汉,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是这场“战疫”中的战友。虽然大家分工不同,但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记者 李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