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地点:山东省胸科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孙振杰
今天很开心,收到了两段小视频。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找这两段小视频中的人。这次新冠肺炎,有些家庭是聚集性发病,司奶奶家就是。说起来也确实心酸,一大家子基本都住院了,留在外面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宝宝。小宝贝的姥姥和老姥姥也都住院了。
前两天查房的时候,孩子的姥姥不停地跟我说,担心外面孩子的安危,不知道怎么样了。看出了姥姥的焦虑和担心,我想办法联系到了镇领导。没想到,他们早就把孩子安顿好了,政府帮忙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孩子姥姥,让她安心住院,尽快康复。让人惊喜的是,今天镇领导拍了一段孩子的视频,并特意嘱咐我,想办法把视频给孩子姥姥和老姥姥看一下,让她们安心住院,尽早康复。
此外,这位镇领导还发来一段司奶奶孙女专门给老人录的视频,鼓励老人好好养病,家人一直都在为她祝福。
我把这两段视频传进了病区里面专用的Pad上,播放给两位老人看。果然,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姥姥很开心,这么长时间的一块心病终于解除了。开心得不得了。司奶奶也是,看到曾外孙的视频、孙女的视频,笑容终于回到了脸上。
这次的病毒感染,其实是对每个患者免疫系统的一次挑战,而营养、睡眠、心情是影响免疫系统的几大因素之一,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患者心理上的干预,只要患者有心理方面的负担,我们就会想尽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放松心情,尽快康复。
针对这一点,各个地市也成立了各自的心理干预小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爱是治愈的良药。
大爱无疆,小爱芬芳,这让我想起疫情一开始那些温暖的画面——有人为我们捐赠泡面、牛奶,有人捐赠药品,有人捐赠饮用水等等等等。从大公司到小企业,从大咖到小人物,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传递着温暖。我们一线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爱与温暖传递到患者身上,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我们一起用爱铸就“生命长城”。
时间: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晴
地点:山东省胸科医院
记录人:淄博市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孙振杰
今天白班,一上班就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个重病人去世了。夜班抢救了一晚上,最后还做了心肺复苏,但回天无力,这个病人有多个基础病,病毒感染诱发了多器官衰竭,呼吸支持、血液净化,各种先进技术和药物,都没能挽留住他。大家都很痛惜,但医学就是这样,有无力的时候。
这几天,我们对危重病人的处理,有了更多的经验,希望能为接下来的重病人诊疗带来更多的帮助。
最让我不愿面对的事情还是来了,一位奶奶病情加重了。危重病人就是这样,病情瞬息万变,刚才看起来还挺稳定,下一秒就可能病危衰竭。奶奶失去了意识,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变坏。
面对这种情况,虽然我们都有一个心理预期,但还是非常痛心。经过讨论和会诊,我们还是下定决心,插管上呼吸机,置两个深静脉,一个打针用药,一个做血液净化。
这个任务落在了我身上,其实这也是我主动要求的结果。奶奶从第一天入院,就由我一直治疗,有很深的情感,我亲手去做,才更放心。
因为有气道暴露喷溅感染的风险,所以气管插管是目前病房里最危险的操作,需要我做三级防护。因此,我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带上了笨重的呼吸面罩。
当我带上面罩的那一刻,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难受。你可以想象一下,把一个大头盔套在头上,去维修一件精密的手表。我还要穿防护服,外面再套上两层外科手术衣,然后戴三层手套,在口罩、帽子、防护服的基础上,再套上呼吸面罩。
穿戴完毕,瞬间整个人就透不过气来了,你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息声。隔着面屏,外面的世界,看起来也不太真实了。
我需要在这套防护设备的保护下,给奶奶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再用彩超引导置上颈内和股静脉导管,挑战巨大。
好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团队已经比较默契了。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下,我给奶奶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做了深静脉置管。
你能想象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意外的是,这次非常顺利。当你全神贯注去做一件事时,你会发现,什么头罩面屏、防护服、三层手套……都不存在了。你还是能准确地找到正确位置,毫不犹豫把导管插进去,甚至比平时还要精准和快速。也许是技术已经刻在骨子里,也是这种环境,能让我高度集中注意力。其实,我知道每一次操作都没有退路,任何一次重复操作都会增加感染暴露的风险。
用上各种设备和药物之后,奶奶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时间在飞逝,在病房里忙碌的时刻,你真的很难注意到时间。防护服不透气不透水,脱掉防护,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迅速地洗澡、换衣服,重新更换口罩、帽子,瞬间感觉一身轻松。
进入清洁区办公室,我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地震了!我在病房里竟然一点没感觉。据说济南市长清区发生了4.1级地震,震中离我们只有十几公里。长这么大,第一次距离地震这么近。
现在,谁都能出去躲地震,只有我们出不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发生大地震,怎么带着这些病号跑?
我周围就是这么一帮可爱的人。
每年医院都会组织应急演练,其中有这么几项,比如做手术突然停电了,怎么办?病房突然着火了,怎么办?大体意思都一致,就是在这些极端情况下,怎么把病人安全转移。当危险来临,医护人员已经把保障病人安全的意识刻进了骨子里。
医生这个职业,就是围绕拯救生命,怎么能不高尚?
虽然是白班,下班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回到宿舍,饭已经放在门口很长时间了。
抓紧收拾了一下,吃了几口饭,写日记,回复信息。感谢领导和同事们、朋友们、家人们对我的关心和问候,特别是家人和孩子的视频,看着他们幼稚的小脸蛋,听着他们稚气的加油呐喊声,总能给我力量。准备睡觉,现在充足的休息是我们最需要的,希望明天一早醒来,患者们都安然无恙。加油!
(记者 李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