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市场供应,一手抓复产复工,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赢。”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耿振华说。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推出六项助力复产复工的举措,全力以赴为我市商务企业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市主城区及各县城区24家大型商场一直正常营业,16家农批市场全部开业;全市加油站745家,正常经营的735家,开业率98.6%。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21家,目前已复工309家,复工率59.3%。全市正常生产经营的外资企业85家,已复工61家,复工率71.76%。
市商务局的保供稳价复工复产工作事迹,多次被CCTV、学习强国、中国农村杂志社编辑出版、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网易、“为村”平台、闪电新闻、齐鲁晚报、大众网、鲁网、中国山东网、菏泽市电视台、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发布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No.1
强化商贸企业督导服务
积极组织市、县(区)两级商务部门人员坚持多频率、全覆盖、无死角的对大型超市、粮油储备企业、加油站等进行实地巡查,保障我市重点大型商超等开门营业,保障群众消费需求和企业正常经营。疫情防控期间,分管市长王卫东及市商务局长耿振华等负责同志多次赴县区,就市场供应、值班值守等进行实地督导;及时联系交通运输部门,为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发放通行牌照,开辟绿色通道;为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提供2.6万个口罩等防护用品,助力疫情防控。
No.2
协助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难题
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服务中心及大众网联合建立“滞销情报站”,搜集滞销农副产品信息,建立“菏泽滞销援助群”,帮助广大农户直接对接消费者和各大商超、农批市场等,市商务局主要负责收集单次供货10吨以上,且至少可连续供货3-4天的滞销货源,通过省商务厅开展产销对接,有效缓解滞销困难。截至目前,“滞销情报站”累计收到滞销信息200余条,并通过“滞销援助群”等渠道发布,销售芹菜、草莓、辣椒、鸡蛋鹅蛋等滞销农产品6万余斤。
No.3
协助解决人员聚集防控难题
针对商场超市人员聚集明显增多,群众疫情防控意识有所放松的现象,市商务局及时向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发放了《菏泽市商务局致大型商场、超市的一封信》,引导大型商超做好防疫工作。又起草了《大型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共计10条,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同时,市县(区)商务部门加强实地检查力度,引导大型商超经营“限时限流”,完善通风消毒、体温测量、健康防护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杜绝商超内疫情传播。
No.4
协助落实外贸、外资企业复产复工
一是用好两个机制。建立企业复工复产调度机制、充分发挥外经贸会商机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二是加强市县联动。第一时间将省委、省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条措施)、企业复工复产应急诉求意见、网上受理窗口等信息传递到县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强化企业服务。协助因疫情影响而无法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企业申办与不可抗力相关的证明文件,减轻企业赔偿责任。召集专业涉外律师在线答疑,为企业提供贸易救济法律咨询服务。
No.5
协助解决企业疫情期间用工难题
2月14日,市商务局协调市人社局,发放疫情期间线上招工的通知,于2月1日-6月10日在创天人才网举办“战疫情 保复工” 菏泽市2020年(春风行动)新春系列网络招聘会,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均可免费参加。现全市范围内12场网络招聘会已全部上线,共889家招聘单位,发布岗位49677个,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No.6
借助“为村”平台助力疫情防控
为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市商务局借助腾讯为村平台发布信息,引导居民关注疫情和重视防护。其中,在“为村政务大厅”推送“我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口罩的正确戴法”等多篇防疫信息,累计点击十万余次,评论超五千条,让居民吃下“定心丸”。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等利用“为村”平台的“村有好货”等9大板块,累计推送防疫公告、科学预防知识、倡议书、明白纸等信息4万余条,使权威防疫信息高效下沉社区,推动防控知识家喻户晓,有效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