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全国人民凝聚起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团结奋战、共同阻击。在东营市河口区,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人都当过兵,为了心中的国防绿,共同选择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于耀增,1990年入伍,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兵教练员标兵”,现为河口区人武部职工,在民兵教练员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5年,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连续两个月战斗在一线。东营军分区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迅速响应组织号召,带领基干民兵与防疫、医务工作人员在公路检查站进行疫情防控,严把进入我区“第一道关口”。经常一站就是半天,爬战术时留下的老伤隐隐作痛,但他咬着牙吭都不吭一声,用他的话说:“我曾是一个兵,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全国优秀民兵教练员表彰大会,左二为于耀增
于耀增带领民兵、医务人员执勤站岗
于洪泉,于耀增的父亲,1947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作战,是一名老党员、村里的老书记。疫情发生后,今年91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去看望在村口执勤的民兵,跟他们讲“抗击当前的疫情,就像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打美国鬼子一样,不能被他们吓倒,要相信党、相信国家,有全国人民作后盾,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每天都要到村里的各个防控点转上一圈,家里人劝他说身体不好别去了,他却说:“虽然我不能长时间的在点上守着了,但我去看看他们,就感觉和他们在一起战斗,疫情当前我不能当逃兵”。
于父到村劝返点与民兵一起执勤
于衡,于耀增的儿子,2013年入伍,现为北部战区海军的一名战士。从小听着爷爷战斗故事长大的他,立志从军报国赓续家族传统。来到海军后,他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在疫情面前,他主动请缨,担负单位家属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由于单位家属院建得比较早,住户比较复杂,他就同战友们一家一户的摸排、逐户逐院的登记信息,过年放假都没有休息,整理了3600余条信息,确保了百分之百掌控、百分之百检测和“零疫情”。视频中,他向爷爷、爸爸表态,他会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决不给家人丢脸,只为他心中坚守的那一抹“国防绿”。
一场疫情,疑聚了一家三代的军人情结。他们祖孙三代,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是亲人,更是战友!他们,传承下的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初心、一份担当!(通讯员:左长宝 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