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及社区、村居的值守人员成为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口。面对可能存在病毒隐患,以及风吹雨淋、大雪寒潮等恶劣天气,他们丝毫没有动摇,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手足亲人,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竭尽全力守好关口。
他们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场景和片段,经本平台报道后,引来强烈反响,广大居民和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向他们表示感谢!



(部分网友留言)
村居值守人员
斥山街道盛家村的村民张立明已经70多岁了,自从村里开展疫情工作以后,他就主动报名,目前他是负责村口值守的人员之一。“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能为村民做点贡献,还是感到非常满足的。”张立明乐观地说。

本应在家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已经在农村防控一线上站了20多天的岗,每过往一辆车、一个人,他都会认真做好登记工作。中午时分,有志愿者送来热包子和稀饭,寒风中,他趁着还没有村民进村,不用办理登记手续,赶紧咬上一口。在他的岗位上,长期停放着一辆面包车,在面包车的旁边,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这就是张立明和村民们临时的“岗哨”,虽然看起来能避雨挡风,却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才叫遭罪,真正是冷的刺骨。”张立明说,起初他也值过晚上的班,深切体验到那种寒冷的滋味。后来,村里对值守人员进行了调整,党员们纷纷主动请缨,现在晚上的班全部由党员来值守。

现在,在石岛的各个村,每个村都有像张立明这样的值守人员。他们当中,有古稀老人、有夫妻档、有父子俩、有全家总动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都勇敢地站了出来,拧成一股绳,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殷忠海一家四口都上了疫情防控一线

社区工作者
桃园街道朝阳社区网格长董芳明负责的怡海山庄、下谭家小区以及东山南路2栋楼,都属于老旧小区,共800多户居民,外地人多,使疫情防控增加了困难。

她因为颈椎占位,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经历过2次大手术,光是颈椎固定器就戴了半年。医生叮嘱她不要活动过量,防止造成神经损伤甚至瘫痪。疫情防控工作中,董芳明没有退缩一步。她把两个孩子交给父母照看,与同事一起参加人员摸排、物资发放、小区值守等一线工作,88个单元楼她已经走了3遍,爬了20000多个台阶。脚磨破了,起泡了,就贴上创可贴继续走,到现在已经20多天了。

斥山街道悦澜府邸社区住着1000多户居民,防控压力也很大,社区负责人王英双始终冲在第一线,因为人手少,工作量大,最开始的一个周里,她几乎是白天夜里连轴转,最忙的时候每天仅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则是方便面简单对付一口。


她们的经历是众多社区工作者的缩影,疫情防控开始以来,每一个社区人都在坚守,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全面迎战,无怨无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坚强力量。


党员在一线
疫情防控的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哪里疫情防控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当先锋。
东山街道甲子山村两委委员、党员毕龙明去年3月被确诊为肺癌,在村党支部书记外出期间,他又主动担起责任,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其他党员共同抗疫。

“农村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发生疫情感染的概率就会加大。”毕龙明不仅每天坚持到村口执勤,还积极动员村民献爱心,发动大学生、年轻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志愿者到村口值守。在他的带动下,全村90%的党员都主动加入了服务队。

斥山街道北窑、石龙山前、殷家、沟姜家、西寨等村居的党员志愿者,主动请缨承担雪夜的值守工作。用行动绘就党旗的底色,用决心彰显党员的担当。


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85岁的老党员王实仁和83岁的老党员王实昌,主动参与村庄路口卡点检查,与其他村民一起把住疫情流入关口。

楼下村23名党员把入党誓言落实到严谨细致的防控行动中。他们在村口设卡,24小时轮流值守,战疫情、斗严寒;在村内走访,发传单、做宣传,提醒村民少出门……

石岛环卫处市容监察科副科长中共党员毕永振,带领几名市容科员利用大头车装载两桶消毒液,每天跑遍辖区内的10几条道路,不间断的对700多个垃圾桶进行消毒,保护了群众的健康安全,发扬了一名党员特别能吃苦奋斗、敢打敢拼的精神。

“有困难,党员先上!”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这句话成为了最嘹亮的、最坚定的声音。无论是机关干部党员,还社区、农村的党员,在防疫的第一线上,纷纷发挥出先锋作用,在最苦、最难、最危险的工作中,都有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

还有此前报道过的
雁筑港城志愿服务队长李二孩父女
石岛人民医院护士刘建玲
为志愿者主动送午饭的爱心大姐刘红霞等各界人士
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他们用20多天以来的辛苦和付出
守住了这片“净土”
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广大居民好评如潮
无不为他们感到骄傲
各大媒体也争相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他们应该被尊敬、被宣扬
谢谢你们!



(部分媒体报道截图)




(部分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