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小雨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刘莎
深夜11点,作为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在去往医院的路上,我陷入沉思。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团聚的欢乐,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孤独无助的眼神和对生存的渴望。
与病毒战斗,拯救生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把我们称作“最美的逆行者”。
当我们和家人挥手作别、背起行囊、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坚定地走进这一个无声的战场时,其实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这里回到最初的模样,人人自由自在,去武大看樱花,去江汉路坐知音号,去东湖乘缆车,去司门口看长江大桥……
来到武汉,一直失眠,我早早关掉屋里的灯,让自己静一静。翻来覆去,却始终睡不着,直到闹铃声把寂静的夜打破。
武汉这几天一直下雨。
出门,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司机师傅已经提前帮我们暖好了车,这看似小小的举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23:30,准时出发。空荡荡的车上只有我们4个人和司机师傅,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为自己,为今夜,也为武汉一起加油……
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无论几点,总有人接送我们。回到酒店,总有热乎乎的饭等着我们……
说实话,来武汉之前,我们医疗队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这个院区成了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
2月4日,对接工作时,院方介绍这里刚刚完成了600张病床的改造,用于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从我们进入这个院区,短短11天,武汉市确诊病例数不断增加,中法新城院区又紧急扩充了550张床位,现在这里的床位已经达到1000多张,全部用于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11天,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一线的医务人员,都非常焦虑,压力可想而知。
我凌晨1点开始值班,说实话,心里有些紧张。作为小组组长,第一次接这个点的班,需要我在努力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好成员的工作流程和事项。工作虽然忙碌,却十分有序。
深夜,病区长廊里静悄悄的,有些病人已经睡着了,有些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下无法入睡。
虽然厚厚的防护服让我们动作不那么灵活;护目镜也经常视线模糊,认不清队友;N95口罩将脸勒得生疼,说话都很费力……但是,当病人需要时,我们总能及时赶到,尽最大的努力和耐心来安抚他们。让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夜里,不会感到孤独……
每当太阳升起,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站在病房的角落,看着病人,祈愿顽疾早日得治,我们一起摘下口罩,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时间: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雨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张盼
由于同济医院本院人员缺乏,从今天开始,原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始陆续离开中法新城院区。今天的班次是上午9点开始,在穿防护服时出现了意外情况,N95口罩系绳突然脱落,护目镜立刻就出现了雾气。上几个班次,护目镜出现雾气的时间没这么快。想了几个办法处理护目镜上的雾气,效果都不好,可能由于护目镜不适的问题,还没到穿最后一步就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
进入病区后,我们立马投入到工作中,清点物品,交接班。核对药物后,开始为病人输液治疗。为了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我们小组7人做了分工,2人为一组分别分管前后25张床位的患者;2人作为机动,随时辅助两边工作;剩余1人接听病床呼叫电话、向医生汇报病人情况、接收药物、处理医嘱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呼叫器也没有上个班次那样响个不停了。
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护目镜上都出现了雾气,测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时候,因为视线原因,原来一个人的工作,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无形中效率降了一半。今天的搭档来自济南市中心医院,虽然刚认识,但是工作起来却十分默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队友赵明东人很幽默,我俩搭档作为“机动战士”,我称他为“东哥”,他叫我“盼哥”,无论是打针、采血,我俩都是你争我抢地干。最后,东哥竖起大拇指说:哥啊!确实强!
队友张一奇是一个大高个,身体素质很棒,他负责病区后半部分的病人,43床老爷爷今天情况一直不好,用着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却一直升不上去,最后需要转ICU。因为老人家病情危重只能使用病床送病人,时间紧,张一奇喊上我推着病床就走,路上我看着老人因为缺氧憋得紫红的脸庞,很是心疼,一遍遍问:“爷爷,您感觉怎么样?再坚持一会马上到了。”
爷爷看着我们说:“没事儿,孩子,看你们淋着雨,真辛苦你们了。”下雨了吗?因为一直专注于工作,竟然没察觉下雨了,只盼望爷爷早日好起来。
时间: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阴转小雨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张盼
推开门,正巧碰到了送饭的阿姨进电梯。阿姨50多岁的样子,记得刚到酒店,第一个接触到的便是这位阿姨,她总是耐心地挨个房间按门铃通知我们吃饭。
我问:“阿姨,您喊一两句就好了。为啥还挨个房间通知呀,多累呀?”
阿姨说:“这一层太大了,我怕里面的听不到,过会儿饭就凉了,吃了会不舒服的……”
最近忙碌起来,很少碰到阿姨。今天恰好碰到,她正忙着下楼,她说自己晚吃些时候不打紧,楼下小伙多,每次饭都不够,她要多取几份送过去。
抗疫时期,医护人员辛苦,酒店的服务人员也非常辛苦。他们6个人,要为我们这么多人服务,很早就开始准备早饭,保证医务人员的吃住。战线上我们从不孤单,像阿姨这样默默付出的人,还有很多。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每日在酒店走廊喷洒消毒的大叔;每天在酒店入口消毒的大哥;在厨房从未谋面,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饭菜的大厨。只想跟他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来到武汉已经12天了,虽然远离家乡和亲人,但从出发那天开始我从未感觉到孤单。有来自亲人的鼓励和朋友的祝福,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更有战友们之间的相互鼓励,还有热情的武汉人民,这些让我感受到温暖,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一点一滴,你我齐心,跨越河山,汇聚成了爱;伸出援手,举起我的拳头,拿出勇气,向光而行,抗击疫情,我们风雨同路,武汉加油!
时间: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地点: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张盼
今天是情人节。我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老公打趣道:情人节到了,今年送不成玫瑰花了。时间过得真快,参加工作9年了,由于经常白班夜班倒班,一年到头,连和老公过周末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像这样特殊的日子,也常常忘却。
今年的情人节,却是难忘的。武汉爆发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始料未及。大批战友和我并肩奔赴战“疫”一线。到这里十多天了,无论什么时候,从来没有战友叫过苦喊过累。尽管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着,争取最后的战“疫”胜利。能来到武汉,我想,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情人节了。
这个节日,我收到了很多“礼物”。早上,有青岛同行给我们送来的防护物资和青岛特产;中午,有齐鲁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送来的防护物资和方便面、八宝粥等。
收到这些沉甸甸的物资,真是比收到玫瑰花还要感动。
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是一份无言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我想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说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常祥 范晓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