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月14日 星期五 阴
地点:武汉国博“方舱医院”
记录人:张店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耿艳菲
2月13日凌晨,我第一次进入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这里收治的主要是轻症患者。从写了“请战书”就一直希望早一点进入前沿阵地,和病毒作战。这天终于来了。
凌晨两点半,我们从酒店出发,坐在去方舱医院的大公共汽车上,看到武汉灯火通明,这样安静的夜让人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十几分钟后,汽车到达目的地。
我们这组一共是13个人,8个护士,5个大夫。大家都是第一次进方舱医院,各种小心翼翼,更换防护服,做防护用了1个多小时,我们进去的时候是凌晨4点10分。
我分管了大约90多个病人,交接班后我仔细地巡视病床,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情况,定时检测记录体温,确保患者安全,关注一些特殊的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针对个别患者还要做一些心理疏导,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本来就有抵触、恐慌和畏难情绪,加上被隔离,见不到家人朋友,个别患者的情绪有点崩溃。我们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症,也要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因为穿着防护服,也不敢吃喝,早饭就直接不吃了。护目镜的绳子牢牢地固定在脑后,我提前在鼻梁上贴了创可贴,感觉还好,可是护目镜压得面颊生疼,进仓3小时后持续疼痛感一直刺激着我的神经。身上也有汗水,渐渐痒起来了,只能强忍着。此时才感觉,能自由地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是多么奢侈的事。
连续工作6小时后,上午10点我和组长开始交班,其他组员分批次出仓,完成交班已经是10点40分,等我俩出仓换自己衣服的时候,已经12点半了。坐上大公交车回到宾馆,经过严格的回屋流程,消杀、消毒、洗澡、泡贴身衣物等操作以后,已经下午两点半左右。饿过劲儿的肚子就感觉不着饿了,但还是强迫自己吃了口饭,算是今天的早饭加午饭。头晕乎乎的,倒头就睡,本以为会“一觉到天明”,可睡眠质量并不高,2小时后就醒了,可能由于第一次进仓的兴奋加上劳累,睡眠功能有些紊乱了。
驻地宾馆每日多次全方位消毒,食物严格把控,除此之外,还有不会客、不串门、不外出、不聚集等一系列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保证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安全地投入医疗救治工作中。
耿艳菲和她一个“战壕”的战友
穿着防护服的耿艳菲
被防护服压出的面部压痕
回到驻地宾馆,进电梯前要严格消杀
“妈妈,你是不要妞妞了吗?”
日期: 2月16日 星期一 晴
地点:武汉国博“方舱医院”
记录人:张店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耿艳菲
今天是来武汉支援的第8天了,其实一切都适应的差不多了,无论是寒冷潮湿的环境,还是这里辣辣的饭食,我都已经慢慢地适应了。
今天是星期天,老公在家休息,我也给家里打个电话,顺便听听乖巧女儿的声音,嘟嘟两声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是你吗?你是不要妞妞了吗?你怎么还不回家,爸爸总说你明天回来,明天回来,那你明天回来吗?”我没忍住,眼泪掉下来了:“妈妈回来,肯定回来,你先画画,每天画一张,等你画完30张,订成一本小书,妈妈就回家找妞妞,好不好?”“妈妈,你说话算话,那妞妞现在就去画,等你回来!”
老公偷偷地给我拍了女儿的画,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他爷仨在家,等待远处的妈妈回家。
女儿,妈妈对不起你,让4岁的你缺少了一段时间的母爱,妈妈这次是在执行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女儿,对不起!
耿艳菲和她的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给妈妈鼓励
耿艳菲女儿给妈妈画的画
两个孩子给耿艳菲的视频祝福
(记者 翟咏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