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记者采访了解到,连日来,我市一批重点项目一手抓防护一手抓生产,做好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陆续开复工建设,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2月15日上午,环翠区羊亭镇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内雪花飞舞,一片银装素裹,来自威建五公司的建设者们戴着口罩和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在园区内连日鏖战,机声轰鸣。工地入口处,体温检测、液体消杀、人员登记一样不少。“工地已做好全面消毒,全天对进入工地的施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所有来访人员都要详细登记姓名、电话,接受体温检测和喷洒消毒等疫情防控规定的程序。”在施工现场,羊亭镇经贸办工作人员谷祖成正用手机和中节能威海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孙清进行“云端”交流,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把好疫情防控关。中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由我国唯一的节能环保类央企——中节能集团投资建设,以节能环保领域为核心,广泛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园区建成后,将依托中节能集团招商优势,引导集团500余家子公司资源及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原本企业计划年后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尽早开工,然而受疫情影响,施工单位招投标时间延后,项目一度处于暂缓状态。为此,环翠区政府采取灵活应对策略,抓紧组织本地工人,与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协助企业开展前期基础施工工作。2月5日,施工队正式进场,开展基槽开挖工作,项目反而提前20多天开工建设。而与此同时,环翠区政府第一时间将企业所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送到现场,加强项目现场管控、实行封闭管理、跟进防疫保护措施……一系列举措确保项目施工和防控工作两不误。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环翠区23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8个,开工率达78.26%,预计2月底全部开工。77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开工29个,2月底预计可开工52个,开工率67.53%。项目建设马不停蹄,防疫准备也丝毫不差。登记个人信息、测体温、领口罩、全身消毒……在南海新区奥林匹克中心项目现场,从2月12日项目复工以来,每天早上工人们都必须戴好安全帽和防护口罩在门口整齐排队、依次进入。施工现场,各大场馆的主体结构早在年前就已封顶完成,计划今年上半年就要建成投入使用。为保证工期,目前工人们陆续到位,正在清理现场器材,还有专人负责对各个施工场地和办公区域进行消毒。“现阶段,我们主要做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清理现场器材、拆木板钢管等,对工人的需求量不算太大,目前86个返工人员都是本地的,外地工人还没通知返工。我们还专门设立了隔离区,以后如果外地员工回来先隔离14天才能正式工作。”威建集团五公司安全生产科科长杨黎军表示,建筑行业不能存在一点侥幸心理,返工人员最为关键,必须经过严格排查才复工。项目施工方在复工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前编制防疫应急预案,将防疫工作看做当前头等大事。不仅如此,项目施工方还特别重视提升复工人员的防疫意识。为避免工人聚集,他们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对工人进行防疫知识普及和相关政策传达。“南海新区管委不仅积极帮助我们协调村镇的人员返工,前期还为我们提供了3000多个口罩。”杨黎军说,目前工地上还储备了800斤消毒液和300多斤消毒酒精等物资,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项目复工两不误。
南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企业复工生产。 记者 朱春晓 摄连日来,我市始终绷紧疫情防控弦,严格把好疫情防控保障措施,一条条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保证项目建设进度“不延后”。高新区韩国奎科项目的施工工地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铆足了劲,同时间赛跑,争取克服疫情对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虽然忙着复工,但施工现场的防疫工作一点儿也没懈怠,施工方制定了严格的防疫要求。凡是进出厂区的员工都要测体温作记录,还要对手部进行消毒,工作时要戴好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专职的消毒员也会不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消毒。奎科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A3打印机用激光二极管的企业之一,其半导体激光器项目填补了惠普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此项产品和技术的空白,是惠普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因此,奎科项目能否按时交付至关重要。“原来的计划2月初进场,3月底可交工,但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工期从计划上已延迟了8天。”施工方负责人孙玉东表示,提交申请验收通过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工,并且对施工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内部也组织召开工地进度协调会,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研究和配置,提前和相关的厂家沟通。”近一段时间,高新区统筹考虑项目开工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挑战,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及时帮助解决人员返岗、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助力重点项目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目前高新区今年41个项目中已开复工项目32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7个。全速奔跑起来的不止高新区。2月16日一早,经区工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秦飞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赛科开复工微信群的消息。疫情时期,赛科项目“专职监管员”成为秦飞的新身份。他说:“2月10日赛科开复工以来,我每天都会去企业,第一时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并巡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防疫期间,像秦飞这样的专职监管员遍布经区开复工重点项目的施工现场。监管员由建设主管部门安排,每天至少巡查2次,负责核对项目现场工人增减情况,监督项目防疫措施落实情况。若企业有新增工人,监管员将按要求督导施工单位履行相关程序。“随着开工项目和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我们将适时调派驻场员现场监督。”经区疫情应对处置外来务工人员组相关负责人说。为让项目早点开复工,经区第一时间与各施工单位对接,对重点项目进行大摸底,理清计划开复工时间、员工情况、所需防疫物资数量等情况。为已开复工项目发放口罩2.4万只,并为后续开复工项目备足口罩及测温仪。并通过要求施工单位签订承诺书、编制防控工作方案、防疫专家现场指导检查等,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开工。截至目前,经区26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6个。“防疫物资储备还充足么?”“今天有新增的返岗返工人员么?”2月16日中午,文登经济开发区管委投资服务部的电话不断,工作人员孙明路正在与负责的项目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我们24小时保持通话畅通,随时了解诉求,保障项目顺利复工生产。”在文登区,像孙明路这样忙着推进企业项目开复工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为确保项目顺利复工和员工防疫安全,文登区派遣各镇街手续代办员进行一对一服务,主动上门服务。项目办负责人说:“从开复工手续办理的资料准备,防疫流程理顺,到生产原料、口罩、测温仪等物资的采购,都是大家一起想办法找渠道。”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复工,文登区本着提前谋划的原则,摸排人员底数和开工计划时间,做好开工防疫物资储备。同时,严格防控措施,加强自我防范宣传,为企业复工系上“安全带”。截至目前,文登区累计开工项目37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7个,区级重点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