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心健 通讯员 陈宇
他怀揣着女儿的“锦囊妙计”,冲锋在村里的战疫一线;他发挥大学团委学工处老师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优势,积极主动为村民做心理疏导,使村里平稳、顺利度过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这段特殊时期。
他就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派驻高青县青城镇张巩田村第一书记黄大明,发挥独特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战疫一线,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信念。
“锦囊”相助 积极“抗疫”
“爸爸,我和姐姐有两个礼物要送给你,希望你可以战胜病毒,早点回家……”1月30日大年初六,5岁的女儿得知爸爸要离开家,依依不舍地拉着爸爸的手,把两个“锦囊”塞到背包里,并嘱咐他返村后再打开,黄大明接过礼物,小心地揣进口袋,与家人匆忙道别后,驱车来到高青县青城镇张巩田村。
从那天回村之后,黄大明一头扎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之中,第一时间组织支部委员召开电话会议,了解村里防控情况以及外地返乡人员情况,与党员先锋队、村民突击队、志愿者队伍一起在进村路口劝返点执勤,劝返外来车辆人员,登记村民进出情况。
“爸爸,锦囊你看了吗?”2月3日,时隔四天之后,在一次和女儿的语音聊天中,他才想起了女儿们给他的锦囊。黄大明打开锦囊一看,一个是写有祝福语的纸条,上面写着“爸爸,我爱你!”;另一个是女儿的压岁钱。
“希望爸爸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可以照顾好自己。从小爸爸就给他们讲压岁钱的故事,我们想把压岁钱送给爸爸,希望爸爸可以健健康康的回家。”9岁的大女儿说。
女儿的锦囊,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让他更自信乐观地为抗击疫情而战斗。
疏导情绪 不忘上课
“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快回去吧,现在太特殊了……” 2月5日,张巩田村民张宪平处理完母亲后事的第二天,又和儿子张学健出现在劝返点的岗位上,很多亲戚朋友在劝返点被爷儿俩拦了下来。
正是因为黄大明和村委成员的积极沟通,张宪平坚决拒绝了亲朋好友上门慰问的好意,不聚集、少外出,按疫情期间丧事要求,办完了母亲的丧事。
在这前后,黄大明主动与父子俩聊天拉家常,了解生活中的困难,并与村委成员一起商量特殊时期丧事的解决办法,多方沟通,才有了稳妥的过程和结果。
张巩田村这期间有两位老人去世,家属都严格按照县红白事倡议书要求依规处理,没有出现外来人员进村慰问和村内人员聚集的情况,村里安抚慰问、卫生消毒、防疫检查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战疫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要重视的,作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团委学工处的老师,这些正式黄大明擅长的。
“应该在大一就得规划好道路,大三就得着手考研了……”黄大明经常与村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执勤,期间,他和村里大学生一起沟通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为他们出谋划策,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缓解了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压力。
党员干部、普通村民、贫困户、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可能都需要心理疏导,但每个群体面临的情况不同,疏导的方法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做思想工作更需要耐心和细心。
黄大明发挥自身优势,把思政课开到了抗疫一线。面对疫情,他首先把个人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传播给大家,让大家保持理性平和,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信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学院相助 同心“战疫”
2月10日,派出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高度关注黄大明及帮扶村的抗疫情况,积极筹措抗疫物资并送来御寒被褥、热水瓶、方便面、火腿肠和鸡蛋等累计三千余元的物资,送来了亲切的慰问和关怀,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黄大明还自购三百余元物资用于“疫线”战争的后勤保障。村民们在这次“战疫”中,也积极捐款捐物,王世昌、陈兆春、张道光、张勇、王延国、张卫国、巩春雨、张明申等都捐赠物资和钱款。
黄大明是勇敢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担当与本色,广大干部群众坚守一线,联防联控,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一定会打赢这场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