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爸爸妈妈,你们啥时候来看我?”
宫照华对工作的执着源自于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中,宫照华是忘我工作、尽职尽责的典型代表,用责任和担当为疫情防控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交通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宫照华的故事
宫照华同志作为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环翠区大队大队长,在疫情面前,他日夜坚守,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尤其是当前正值春运返程高峰,各类营运车辆增多的情况下,他不畏严寒、不辞辛苦,经常深入一线对营运车辆进行严密排查、细致登记,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12日上午,他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威海北站有“黑车”拉客,群众的诉求就是命令,他迅速召集队员准备前往现场核实,就在他急匆匆下楼时,一脚踏空滚下了楼梯。从楼梯上滚下的宫照华坐在楼梯口,很久都爬不起来。最后,在同事的搀扶下才勉强站了起来。
同事们看到他明显肿起的脚踝,纷纷问他“骨头有没有事?”“赶紧回家休息吧!”“要不要去医院拍个片子?”……但肩负着多项工作的他回答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脚伤只是暂时减缓了我行动的速度,但减缓不了我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的信心。”简单冰敷后,他选择了继续奔赴“战场”。
宫照华的妻子在临港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工作,疫情发生后,被临时抽调至分局专班情况控制组,每天担负着信息推送、数据分流、汇总上报等重要工作,并根据掌握的情况线索及时通知辖区派出所到一线摸排随访涉疫情人员。为了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及时传达到位,每天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深夜。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她无怨无悔、踏实工作,没有任何怨言,也从没有叫苦叫累,有的只是全力以赴和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筛查每一条数据线索,为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夫妻两人肩负使命,各自坚守在防控疫情的岗位上,危险和辛苦这些都能互相体谅。”但是说起孩子,却戳中了他们最柔软的“痛点”,“现在最亏欠的就是不到3岁的儿子,好长时间都没有见面了。”因为两人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人员,担心身上携带病毒,而且需要24小时待命,孩子一直交给父母照看。每次看到父母通过微信发来的小视频里,孩子用稚嫩的语气问“爸爸妈妈,你们啥时候来看我?”就觉得十分揪心。
疫情爆发以来,夫妻二人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秉持着工作的职责和信仰,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知道,多做一点,群众就多一份安全。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坚守,不一样的职业,一样的目标,没有动人的话语,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职责所在,使命所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选择并肩前行!
02身有十分劲,干活不出九分九
王洪刚是荣成市交通运输局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小组的成员,负责道路客运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菌防控工作,是客运战线上的一位老兵,一个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接到防疫任务后,他立即进入角色,每天带领小组成员深入到我市15家道路客运企业进行新冠肺炎消杀防控工作。
王洪刚的故事
根据消杀工作实际,他制定了详细的消杀检查项目清单,从企业消毒防控方案建立、小组分工以及消毒项目落实,都严格进行检查。疫情就是命令,工作中他一点也不含糊,即使脸上起了皮、嘴上冒了泡、眼底充了血,但是他从来没喊过苦,喊过累,带领小组在9天里共检查企业67家次,因我市道路客运企业分布在石岛、人和、上庄、宁津、成山、市区等,王洪刚带领小组人员,亲自驾车从南到北跑了不知道几个来回,行车里程达1800余公里,相当于去北京一个来回。每天中午回单位都是简简单单吃碗泡面,就立即带领组员到各道路客运点进行消杀防疫检查,并定时定期动态督导我市20辆公交应急车的消杀防控督导,应急车辆是后备力量的保证,车辆的通风及消毒工作也是每日工作重点。别看王洪刚同志平时不苟言笑,但工作起来可真是个细致的“拼命三郎”,从办公区域到停车场、从门把手到车座椅、从通风到消毒每个细节都他都亲自把关。在刚刚过去的党员活动日中,王洪刚同志亦参与到公交停保场的应急车辆现场消毒工作中车辆的门把手、座椅、扶手栏杆等位置是接触频率最高的地方,这些地方都要及时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交通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小组成立第一天,王洪刚就带领组员到企业检查消杀防疫情况,在人和公交站检查时发现人和公交站没有配备隔离室, “公交总公司,人和公交停保场没有设置隔离室,你们赶紧落实,各公交点都必须按要求立即设置”、“石岛交通局请抓紧落实本辖区客运企业隔离室配备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王洪刚不等不靠,下午又带领组员到各客运公共场所检查是否配备到位,疫情面前王洪刚说:“疫情面前无小事,我有十分劲,绝对不用九分九!我们一定要把好公共场所消杀关,切断传染渠道,保证大家安全。”他的这种拼命精神,在公共场所消毒防控组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随着节后企业的逐步复工,荣成市出租车辆也开始渐渐开始正常运行,王洪刚又带领他的组员出现在各交通客运防疫一线。
03文登火车站“疫”线他最帅
除夕夜,阖家团圆,接到抗疫任务要求的文登站客运主任马培刚,按照中心和车站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他积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设置留观室、提前购买防护和消毒用品等,他总是一个忙前忙后,确保防疫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
马培刚的故事
他带领的客运车间主要负责对站台、候车厅、售票厅以及旅客进出站通道的疫情现场处置、消毒、通风、环境卫生保持、信息报告、乘车人员信息协查、协助卫生检疫部门对旅客测温等工作,在人员少,任务繁杂的情况下,他认真分配每一名职工的任务,确保防疫各项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为了让旅客有一个安全的购票、候车、乘车环境。他不辞辛劳,亲自带领班组成员,每天两次对候车厅、售票厅、出站口的卫生间、垃圾桶、拖把、地面、楼道、大门、电话等一一消毒。心系旅客是他的工作职责,疫情当下,每一位职工安全防护也是他的至为关心的,每天总是热心的为职工们消毒,每次他一边给职工们喷酒精还一边叮咛着:“一定及时消毒,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回家了也让孩子、家人注意防护。”
火车站“疫”线值守,班子成员轮流带班,他也不例外,夜班值守风大、天冷,有时还下雨,但在值守工作点,我们总能听到他的声音“火车马上到站,请大家做好准备” 、“旅客信息要填写详细,湖北的要分开,联系电话要准确......”,工作率先垂范,做到了细致及时到位。
最难的是防护物资保障,非常时刻,消毒液、酒精、手套、口罩、防护服紧缺断货,他每天咨询药店、超市货源情况,并利用工作间隙到药店、超市排队购买,第一时间保障了车站干部职工的自我防护和工作场所的消毒。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防护用品和物资,他多方打听、协调、多渠道筹集物资,在他的努力和感染下,文登区交通局捐来84消毒液、防护服、电动喷雾器等,另外文登区卫健委也为车站解决了防疫所需的防护服,这些都为车站的一线防疫解了燃眉之急。
防疫工作期间,他每天都会坚持到一线去,有人问“马主任,你今天不带班呀?”他说:“我来看看有啥需要我帮忙的吗,看口罩、手套够不够,该换的就换,紧缺的话,我再想办法.....”他就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思维敏捷,敢做敢当,心直口快,示范引领抗疫一线,“疫”线上的他最帅!
(来源:威海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