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连日来,我市社会公益组织、志愿团体及广大志愿者认真学习,并与各级各部门干部员工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尽心竭力。
送物资补人力 公益组织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始终战斗在一线的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们极大鼓舞。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长城爱心大本营、华益社工等公益组织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利用多种渠道调集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资,分发给部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缓解大家的燃眉之急,成为社区战疫一线的重要补充力量。
志愿者在摸排外来人口信息。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供片
几天前,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张军在为社区居民送菜时不小心扭伤了脚,但他依然每天要么到各卡点支援,要么在家协调抗疫物资。张军说,在我市疫情防控初期,他们先后协调了1500只医用口罩和500只N95口罩,为部分社区送去近2吨苹果、1000斤白菜及汤圆、挂面等物资,对于一些不便出门的老年人,志愿者们将物资送上门。“我们有100多名志愿者,大家除了协调物资,还协助社区进行流动人口信息摸排工作。”张军表示,到目前为止,志愿者们已打了七八千个电话,摸排近百家企业。“下一步,我们会与街道、社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发挥志愿者的灵活性,协助街道、社区做好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
环翠区华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活跃在抗疫一线的社会公益组织之一,从大年初三开始,该中心主任杨洪政和志愿者们就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疫情防控初期,很多街道、社区缺少物资,我们就调集少量口罩、护目镜、酒精等物资,分配给他们使用。后来,我们又买了31个测温枪分给22个社区和1家企业。”杨洪政表示,截至目前,中心的16名志愿者全在社区卡点服务。“前两天比较冷,好几个在卡点服务的志愿者手给冻伤了,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杨洪政说,疫情面前,能为社区充实人力,帮一线工作人员做点事,志愿者们都感到非常自豪。
长城爱心大本营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家庭困难的残疾群体。他们积极发动志愿者,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为残障朋友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除困扰和焦虑。
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是许多家庭困难残疾人在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最大难题。从1月30日起,长城爱心大本营志愿者联合荣成燕语春风社工服务中心、文登蒲公英公益中心及各区市志愿者,将生活物资及部分防疫洗消用品送到70多户残障家庭;2月7日,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联合长城爱心大本营举办“战‘疫’送温暖,关爱进行时”活动,分别为高区、环翠区的12家社区送去3000余副保暖手套。刘长城表示,下一批棉手套到货后,会第一时间发放给社区工作人员,让他们在抗疫一线更好地开展工作。
担“苦差”无怨言 舍小我为大家
为严防疫情扩散,我市各社区已全面实行封闭管理。而要守住各社区的大门,需要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这份又冷又累还容易被误解的“苦差事”,被许多志愿者承担起来。
每天20时至22时,是志愿者郭洪周的“当班”时间。夜里寒气重,每到此时,他都会裹得严严实实地站在小区门口,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进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夜里“站岗执勤”,白天郭洪周也不闲着,他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电话了解部分居民的现状,做好信息登记。
志愿者郭洪周(右) 晚间在小区卡点值守。
郭洪周的爱人也是一名志愿者。“原来我俩都宅在家,当我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冲在一线,便觉得自己也应该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于是,我和爱人主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郭洪周说,做志愿者有时真的挺累,但与疫情防控大局相比,这些小辛苦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战胜疫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战斗,而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郭洪周坦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自己协助社区共同抗疫的信心更足了。“只要党和政府有需要,我和爱人就会尽己所能地当好志愿者,贡献普通人的一份力量。”
丛秀梅是环翠区嵩山街道宅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一名志愿者,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就干起给居民“跑腿”的活儿。“现在不提倡出门,如果有人想买什么东西,只要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我们这些志愿者就会帮大家去超市采购,再送到居民家里。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居民外出感染的风险。”
“跑腿”的工作不仅累,还磨人,只要有居民下单,丛秀梅等志愿者就赶紧服务。“我们累点不算啥,能换来居民的平安健康就值得。”丛秀梅说,“眼下,国家需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虽说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前线,但可以通过服务居民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像郭洪周夫妇、丛秀梅这样的普通志愿者,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和周全保护。
组团疏导 助力打赢心理防疫战
面对疫情,市民的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防疫同样不容忽视。
“您好,我是环翠区教体局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的老师,您愿意和我聊一聊吗?我们的谈话内容将会保密……”2月11日上午,志愿者——威海市望岛小学办公室副主任苗婧雯拨通一名从武汉返威的被观察对象的电话。
半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苗婧雯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在认真聆听,交谈结束时,她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有了明显好转。“交谈中,她讲述了在武汉老家的一些遭遇及返威过程中的感触。一开始,她说话的语速很快,语气中透着焦虑,随着她把内心的焦虑情绪完全释放出来,语气变得轻松多了。”苗婧雯说。
志愿者苗婧雯对被观察对象进行心理疏导。
挂断电话前,苗婧雯特意询问对方,需不需要她每天与其通一次电话,对方婉然谢绝了,表示心情已好多了,但苗婧雯还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从2月1日至今,苗婧雯已对13名被观察对象进行了心理疏导。
“疫情面前,被观察对象心理会变得敏感、焦虑,他们很需要通过倾诉来发泄情绪,所以,我们要用同理心去接纳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关心的。”苗婧雯说,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被观察对象,她除了聆听他们的倾诉,还会为他们普及一些关于疫情的科学知识。
据了解,自1月31日起,环翠区教体局召集50名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对被观察对象进行一对一服务,助力“心理防疫战”。对此,环翠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艳华表示,只要疫情有需要,这些志愿者就会一直战斗在心理防疫的一线。
明湖路学校孙华丽(右一)和刘红艳在金泉社区志愿服务。
华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杨洪政心理服务热线,为独居老人送关爱。
被观察对象的心理状况需要关注,宅在家中的普通市民也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为此,环翠区助力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在微信群里开设摄影、读书、传统文化等多门课程,以丰富志愿服务对象的文化生活。“我们有四五个微信群,我们会让大家通过摄影发现家里的美,然后把照片传到群里,让摄影老师进行点评,教大家摄影技巧。”张军说,通过各种各样的网上课程,大家每天都有事情做,生活充实起来,精神上的负担和焦虑就会减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