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疫情防控,我市众多志愿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默默奉献着。在这些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中,有父子、有母女、有夫妻,有餐饮业主……他们除了积极参与抗疫,还用别样的举动呵护着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个冬日变得如此温暖……
2月13日晚7时许,环翠区环翠楼街道鸿武社区居民赛自泉与老伴吃过晚饭,准时出现在离家数百米外的小区防控卡点。在这里,作为志愿者,两人核查出入小区的车辆通行证件,登记相关信息,并为出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尽管此时天气微寒,但两人配合默契。
赛自泉夫妇在社区卡点值勤。鸿武社区供片
“这是我们第五次参与社区防控执勤了。”年近花甲的赛自泉说,2月3日晚上6点,他在小区业主群里看到征集志愿者消息后立刻报了名,老伴看到后不甘落后,也报了名。因为小区里报名的志愿者很多,直到2月5日晚,两人才第一次上岗执勤。由于那天晚上气温低,加之两人准备不充分,不长时间手就不听使唤了,脚也冻得有点麻。好在这时进出小区的人和车辆不多,两人抓紧时间跺跺脚,搓搓手,互相加油鼓劲儿。随后几天,两个人再当志愿者就有经验了,挨冻的事儿再没有出现。“几天下来我们发现,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很配合,很多人还会跟我们说声‘辛苦了’‘谢谢’等鼓励、尊重的话语,这增加了我们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自豪感。”赛自泉说。
赛自泉告诉记者,在他们夫妻俩做志愿者的同时,在医院工作的女儿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从警的女婿放弃假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面对疫情,经区崮山镇百尺所社区居民争相报名担当卡点志愿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听从党组织安排。”32岁的谢连辉主动加入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他和父亲一起在社区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并主动提出专门值守夜班。父子俩齐上阵,一起检查过往车辆,给行人测体温。
谢连辉的母亲李路英在家也闲不着,她在照顾好孙子的同时,自编了一首打油诗,歌颂和激励在防控一线战斗的广大党员和居民。
邹红敏母女为志愿者义务送餐。 刘大伟 摄
有“父子兵”也有“母女花”。在崮山镇所前庄社区,自大年初二村内设置卡点以来,居民邹红敏母女不仅在社区检查卡点执勤,轮岗之余,还为一线值守人员送上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让值守人员的心里暖呼呼的。
2月13日11时,经区韩乐坊的金味德拉面馆虽然没有对外营业,但后厨一派忙碌景象。经过厨师们的精心烹制,西红柿炒蛋,芸豆、土豆炖五花肉,还有热气腾腾的米饭相继出锅,在拉面馆负责人杨尚朋带领下,工作人员将饭菜分装到饭盒内,然后送到韩乐坊社区办公室及卡点的志愿者执勤处。
这已是杨尚朋连续第三天为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提供免费午餐了。“2月10日我们复工,复工后第一时间找到社区,要‘承包’社区工作人员及在卡口值守志愿者的午餐。”杨尚朋说,“防控疫情初期,因为没有复工,我们的员工都没有回来,现在有人手了,可不能让你们饿肚子了,这个活儿我包了,跟别人说一声,都别和我抢。想吃什么你们点,你们吃啥我们就做啥。”
位于韩乐坊的金味德拉面馆工作人员在分装免费午餐。 王文玉 摄
从2月11日,韩乐坊社区金味德食堂开门了,自此金味德将承担韩乐坊社区80多名一线卡口值守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餐,每天中午,安排员工到店里配餐,做好后分发到各个卡口。杨尚朋说,现在金味德不对外营业,所有支出都由公司承担。他要让这里成为眼下这个特殊时期的“炊事班”,成为韩乐坊里的暖心驿站。
同样,在环翠区温泉镇的温泉明珠小区,开业半年多的一家社区食堂“悦家餐厅”主动站了出来,每天为小区参与卡点执勤等工作的志愿者提供免费午餐。
张景亮在搬运捐赠物资。 温全 摄
“我们提供的午餐包括各种馅儿的包子,一共有二十多份,可以做到每天不重样。”“悦家餐厅”老板张景亮说,只要疫情防控任务不结束,他们的免费午餐就会一直送下去。除此之外,他还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调配两万元的食品捐赠给温泉镇政府,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