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劝返点的执勤者:每个劝返点背后都是万千家庭

2020-02-08 21:18:29 来源: 鲁中晨报 举报
0
分享到:
T + -

文/图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刘静

“你爸爸刚刚吸完氧,现在的情况好多了。你的腰好点了?他老人家自己都那个样了,还要跑出去,给你们送饭。你也不自己注意点,让我们省点心。”2月8日是元宵节,当天,博山区城西街道干部李双庆却遭到了母亲的抱怨,虽然如此,他悬着的一颗心反而落了地。因为不放心受伤的儿子,为了给劝返点上执勤的孩子们送点年下菜,李双庆年近八旬的父亲跑了两个半小时。结果导致老人累坏了,在家吸了3天氧,这才休息过来。

劝返点上差点打起来

事情还要从2月1日中午说起,这一天是大年初八,博山区城西街道干部李双庆与几名志愿者正在双山路口东侧叠羊路劝返点值班。“除夕那天我值了一天班,初二就集结到岗了。这也是我在劝返点执勤的第5天。”

正是中午的饭点,都着急回家吃饭,进出车辆很多,此时一辆面包车和一辆私家车就在劝返点“瞪上眼”了。两辆车谁也不肯退一步,都说有急事,都让对方回去,两名司机为了争路就吵了起来。

让李双庆没想到的是,两名司机吵着吵着,竟然下了车,推推搡搡,动起手来。

“打,让他们打,看谁能放挺谁!”随着人流增加,这个路口开始拥堵起来,进出受影响的居民开始烦躁起来,“真不懂事!打起来最好,让他们去派出所讲理。”

此时,李双庆早已冲了上去,先是抱住了面包车司机,“兄弟,大过年的,咱这是何必呢?”

见到面包车司机情绪稍有缓和,李双庆回身又拉开轿车司机,“好了,大家都少说两句,这大正月里的,没这样的。真要是民警来了,你俩后悔都来不及。”

两名司机各说各的,都觉得自己占理。就在拉扯的过程中,李双庆的口罩、护目镜、手套……都被扯掉了。“这回可好,我是来防止传染的,你们这样一闹,有一个带病毒的,我们都得染上。”

“我就怕他们一时冲动后患无穷,没想到给自己留下后患了。怪我自己不小心,不怪他们。”劝走这一对闹事的,李双庆感到腰部有点异样,没走几步路,突然一下子跪在了地上。“不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

2月3日,城西街道和西冶街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劝返点值班。

受伤后压力很大

去医院一查,医生说因长时间站立,加上腰椎间盘突出,至少先卧床7天。2016年,李双庆就在做CT检查时发现椎间盘膨出并突出11㎜,椎管狭窄。“老毛病了,没事!我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一个劝返点背后就是万千家庭。”

“你这么不小心?看看现在你这个样子,怎么跟咱爸妈交差?”看到李双庆这个样子,妻子心疼地责怪起来。

李双庆那天下午答应父亲,下班后要买一块豆腐给老人送过去。现在搞成这个样子,豆腐眼看着是送不成了。

“爸,这两天太忙,豆腐今天先不送了。改天让你儿媳妇送过去。”李双庆这句托词,并没有瞒过年近八旬的老父亲。

“之前,我父亲病危好几次,今年回家保守治疗,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炎,现在根本不能出门。我母亲脑梗之后,又一直坐轮椅。这段特殊时期,我父母勉强在家里互相照应。我这一受伤,两个人肯定立即都感觉出来了。”李双庆叹了口气,后悔自己没有做好掩饰工作。

“我没考虑父母是否能猜到。说实话,受伤之后,我心里压力很大,这两天光想着劝返点上的事了。我们这几天太忙了。你们不是报道过吗?西冶街派出所的刘国栋所长,心脏支架手术出院第三天就上街执勤了。不光是刘所,城里派出所赵玉强所长,4天没回家,老母亲病危了,家人才敢跟他说。”李双庆说。

连续三四天,见不到儿子的面,李双庆的父亲可能预感到儿子出了事。2月5日,做了一顿年下菜,就来看儿子了。

“我那几天疏忽了,实在没想到老爷子会来找我。”李双庆告诉记者,现在最累最危险的除了医务人员,就是那些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的人背着五六十斤重的消毒机器,大冬天却累得满头大汗;还有城际救援队的队员,每天12小时值守西冶街社区劝返点。“我现在在床上动不了,帮不上忙,就给他们筹集些紧缺的防疫物资。”

1月31日,城西街道干部李双庆(左一)和社区民警在劝返点值班。

老爷子“失踪”

“防潮垫、睡袋、酒精、84消毒片、牛奶、八宝粥。可以啊,老同学,现在这些物资来的正是时候,你马上联系,给蓝天救援队把物资送过去吧。”2月5日早上10点多,李双庆趴在床上正在跟同学联系防疫物资,这4000多元的东西,是博山六中毕业的老同学和博山区实验中学的学生们一起凑的,“东西不多,关键是不好淘换,像是酒精和84消毒片,现在真不好找。”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同事的电话不断打进来。

“啥事?咋了?”李双庆连忙接起来,他知道这名同事就守在自己小区门口劝返点,这时候不断打电话可能是劝返点出问题了。作为城西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李双庆负责维稳工作,因此,对同事的来电十分敏感。

“你们家老爷子来给你送饭了。他没有出入证,老人戴着口罩、手套,防护得很好。我在这里走不开,让他直接上楼吧?”同事在电话中焦急地询问。

“好,我知道了。”李双庆让人给父亲开了门。

“我不进去了,得注意隔离。你没事吧?”李双庆的父亲没有多跟儿子讲话,问了一声,得到儿子回答之后,就蹒跚着走向楼梯。

“爸,我没事。爸,你在家看着点我妈。爸,早就说,不用你过来。爸,你赶紧回去。爸,你路上注意点车……”李双庆躺在床上向门外喊,他也不知道父亲听到没有。

“我家老太爷,一辈子操心受累,啥事也亲力亲为。12点半,我妈又打电话来,说老爷子还没回家。”李双庆有点犯楞,从自己这里出门将近2个半小时了,还没回家?“我妈说,打电话,他也不接。是在路上没听见,还是怎么了?”

“我给我媳妇打电话,她在龙泽园社区防疫一线,估计也走不开。我是看看她是不是知道。”打了几个电话之后,李双庆获知了父亲下落,老爷子又推着没了电的电动车,去了大儿子单位送年菜去了。“我们兄弟两家人,都在防疫一线,老爷子这是去视察工作了。”

李双庆在劝返点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繁忙的劝返点

“这几天,双庆虽然躺在床上,但也积极完成了区政法委的各类报表报告和汇报材料。现在,他通过手机微信群给我们防疫一线送来很多物资,这个活,是一点都没少干。”城西街道干部冷军告诉记者,大多数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个电话就放弃休息,坚守抗击疫情一线的。

“我1日那天,经过那里,看见吵架的事了。李双庆他家老爷子,可不是去给儿子添乱,他那是不放心。”太平社区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劝返点现在是高危地点,居民们都很明白,这些劝返点上的工作人员,不但没有隔离衣、护目镜,口罩也奇缺,“我看见那些人,戴着那些一次性口罩,戴一天都不舍得换。我考虑,他们家老太爷,一个是看看躺在家的儿子咋着了。还有,老爷子还不放心另外一个执勤的儿子。”

“现在社区消毒工作很繁重,健身区域、公共座椅、楼栋门、楼梯扶手、电梯间、垃圾桶,都要喷洒消毒液,那些人,哪有防护服啊?他们这些人每天贴标语、拉横幅,设卡执勤,劝返登记,还得给居民疏导心理。我觉得,他们自己也得疏导疏导心理。”孙先生的话,其实也代表了部分居民的心声。

“虽然我们也是高危人群,但相比医务人员,我们的工作算不了什么。”冷军告诉记者,最危险的是那些医务人员,他们脱一次防护服,就是27个步骤,还要12次消毒双手,整个流程耗时30分钟以上。“现在他们有家不能回,只能在地上睡觉。我们盯紧劝返点,就是扎牢篱笆,不让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得不到及时的隔离和救治,就是防止出现更多的感染病例,免得给咱们已经超负荷的医务人员增加负担。”

“根据2017年的统计,我们城西街道现在16个社区,光是居民楼就是近1300座,现有居民10万余人。你想想,这么多人需要排查,我们上至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下至刚考进来的普通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堆工作,紧急的、重要的,现在这种情况,都是扎堆地来。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写。对了,你可别写我家的事啊,我们这里好多大事呢,需要防疫的典型素材,我给你找。”李双庆最后这句嘱咐,记者最近听到太多遍了。

2月7日,于芳文书记(右二)乔学峥主任(左一)代表街道接受山东博工机械制造公司捐赠的疫情防控款3万元。

郝玲 本文来源:鲁中晨报 责任编辑:郝玲_zibo007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