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咏雪 通讯员 孙秀珍 报道
晨摂淄博1月31日讯 “我这两天有点咳嗽,还感觉乏力,是不是被感染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数量的不断増加,不少市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担忧。近日,淄博市多家医院发热门诊出现了就诊人员大量増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家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恐慌心理。对此,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疫情心理危机救队成员蒲金玉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支招普通市民如何应对疫情恐慌。
蒲金玉介绍,这种恐慌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对新冠病毒肺炎的认知存在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另一方面就是群体内恐慌情绪的传染性,并且群体越大,这种情绪也会被放大。其实,适度的恐惧是我们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的应激性防御反应,适度的紧张和恐惧可以提醒人们处于防御状态,调动自我保护的能量和力量。
但过度的、长时间的恐慌就容易到造成焦虑、坐卧不宁、不耐烦、愤世妒俗、失望、攻击行为以及过度就医等现象。长期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下,有的人会放大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比如感到噪子痒、胸闷、乏力等,就会很紧张很敏感,怀疑自己是否被传染而立即就到发热门诊就医,这种行为反而将自己置于易感环境中。
面对这样的恐慌,普通民众应该怎样去做适当的调试呢? 蒲金玉表示,首先,要及时从政府的官媒去了解更准确的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家庭如何隔离消毒、目前感染者的诊疗进展、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等,只有对疫情防控进展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才不会一感到不适就担心自己被感染。
其次,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做好居家隔离,勤通风,勤洗手,没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外出,外出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适当消毒。这些科学适当的防护措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心理起到安抚作用。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一些自己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听音乐、追剧、与朋友在手机上交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等等。当感觉确实很紧张的时候,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做一下呼吸放松或者肌肉放松,大家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去,想一想在生命中让自己最感恩的3件事是什么,或者在以往的岁月中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最大的3件事或人是什么、是谁。把这些事或人写下来,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正面能量。
记者了解到,如果确实感觉自己非常痛苦,心里难以承受,还可以拨打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电话8758811,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