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
1月17日,农历腊月廿三
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七天
这一天,也是北方的“小年”
张斌 摄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
由于各地风俗差异
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北方是腊月廿三
南方是腊月廿四
江浙沪地区的“腊月廿四”和
“除夕前夜”都叫小年夜;
安徽北部和南京称元宵节为小年
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王将 摄
但一般来说,小年被视作过年的序曲
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
贴春联,扫尘,祭灶
剪窗花,拜灶神,吃灶糖
春节近了
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拜灶神的日子
相传这一天灶王要去天上
向玉帝报告一家人过去一年的善恶情况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摆好供品
把香甜的关东糖融化
涂在灶王爷嘴上
希望他别向玉帝讲坏话
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张鹏翔 摄
有一首民谣唱到: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
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说的正是祭灶神的习俗
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糖瓜
糖瓜除了用于祭祀灶神,也是年节美食
人们早早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糖
把做成长条型的糖棍叫“关东糖”
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过去,这是孩子们期待的美味
张添福 摄
扫房子
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需要“掸尘”
也就是北方说的“扫房”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
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
因“尘”与“陈”谐音
故掸尘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连同旧岁中所遇到的不快
统统掸个干净
吃饺子
由于小年往往被视作是过年序曲
饺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此外,这一天
南方有的地方还要吃年糕
意寓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王昊阳 摄
贴春联
春联体现着一家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
春联和福字的时候
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也在大街小巷弥散开来
还有一首“过年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王斌银 摄
小年一到
过年模式正式开启!
《念奴娇祀灶》
清·王贞仪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
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
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汤彦俊 摄
《交年节日有感其二》
明·解缙
时俗江南重小年,河湟此夜重凄然。
抱衾冀作还家梦,想见严亲尚未眠。
《小年夜》
明·吴与弼
虚堂明烛小年时,子弄瑶琴父咏诗。
会得心中无事旨,乐夫天命复奚疑。
黄河 摄
《小年日,仍宿北山》
元·范梈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
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失调名》
宋·晁补之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
无论小年还是“大年”
古往今来,“年”都是令人期盼的日子
全家相聚,故人重逢
团团圆圆是它的主题
再遥远的路途,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小年已到,春节不远
你准备好回家了吗?
作者: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