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一直代表着阖家团圆。一年又一年,春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随着2020年春运大幕拉开,即日起,本报启动“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开设“一段旅程 一路温情 威海晚报新春走基层·春运故事”专栏,捕捉春运期间那些温暖人心的镜头,记录美好、幸福旅途背后的动人力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运是归途,一张回家的车票满载着对家的思念;而对有些人来说,春运是征途,一身蓝色的制服代表的是责任和坚守。
随着2020年春运大幕拉开,高铁威海站“00后”地勤刘凤怡迎来了自己的首个春运大考。从上学时寒假坐十数小时硬座回家,到现在一天为上千人次检证、服务,变换了身份的刘凤怡,眼中的春运也变了样。
上岗前认真整理仪表
工作
同样的事情每小时要重复几百次
为旅客验票
一边疏导旅客,一边快速检证,三五秒钟的工作过程,每小时重复几百次……12日7点,刘凤怡套在又大又厚的工作服中,坐在繁忙的检证岗位上,神情专注、动作熟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沉稳得多。
直至8点半,轮到刘凤怡换班休息时,她才有时间拿起5点多灌的水杯。忙了一早上的刘凤怡想喝上一口,却发现水已凉透,便拿着水杯准备去饮水处换杯热的,没想到刚走了两步,就被旅客拦了下来。
“你好,帮我看看我这个在哪里取票?”
“姑娘,我这个车开始检票了没?”
……
问询的旅客一拨接一拨,刘凤怡原地站了一分多钟,耐心为8位乘客解答。
“我们就像磁铁一样,在大厅一站,就有乘客不断被‘吸引’过来。很多事大家必须问问我们才踏实。”好不容易接待完这拨旅客,刘凤怡再也顾不上水凉,“躲”到角落里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笑着说,“这身制服代表着安全感。”
改变
3个多月“小喇叭”变成“女高音”
帮旅客运送行李
解答旅客问题
“检票不需再出示身份证,请大家将证件收好。”“这边不排队,请大家在右手边这排有序排队检票。”站在检票处,刘凤怡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小喇叭不停地喊话,神情从容、声音洪亮。偶尔有排队的旅客“不听话”,她把嗓门再提高一个度,引起对方的注意,不停地引导旅客有序乘车。
2019年9月底,学习乘务专业的刘凤怡来到高铁威海站实习时,声音不仅没有这样洪亮,而且旅客一多还有些“慌乱”。
那是她走出校园后的第一次“实操”,刚来没几天就赶上国庆假期的人流,第一次面对着众多的乘客,刘凤怡一天下来脑子都是懵的,学校里学的东西好像都没用上。
“在学校里学的是,说话要轻声细语,举止要气质优雅;现实中好像真不是这么回事,说话嗓门得大,底气要足,不然人太多大家根本注意不到你在说啥。”刘凤怡说,她以前性格内向,说话声音比较小,刚来的时候拿着小喇叭在检票口讲解检票事项有点“张不开嘴”,周围旅客的声音一下就把她埋没了。
“地勤工作每小时换次岗,检证、巡视大厅、接送车等轮换,上一天班得一直说话。”刘凤怡说,去年国庆节期间,她第一个班次忙下来就累得嗓子像火烧、嘴角起了泡。当时有经验的前辈还给她“打预防针”:“这才哪到哪,春运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人多呢!”
一晃眼,春运就来了。而对刘凤怡来说,从元旦陆续有务工人员返乡开始,她就在为自己的首个春运大考作准备。
“工作内容其实没变,就是强度增加了。”刘凤怡说,尤其是春运正式开始后,这几天她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一倍。但经过几个月的历练,刘凤怡比初来时更加应对自如。
“我现在嗓门变得特别大,身边的人都挺惊讶的。”刘凤怡笑着说。
送你顺利回家累一点也愿意
口袋里始终备着列车时刻表
手里检着南来北往的车票,眼中看着行色匆匆的旅客。业务越来越熟,刘凤怡对春运和工作的看法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学生时代,抢完票回家,即使坐一宿硬座也精神头十足,因为想家。现在看着春运中那些带着大包小包的归乡人,感触更深了一些。”刘凤怡说,“就像歌里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那个男人跟她的父亲年纪相仿,衣着朴素,将大编织袋用两根绳子绑在背上,笑容里写满了幸福,肯定是在外奔波了一年,终于盼到回家见亲人;这位“重点旅客”已经头发花白,要坐在轮椅上被推上车,嘴里念叨着:“我都这把岁数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次回家,人老了想家啊。”……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刘凤怡的眼角都忍不住湿润,被这一幕幕思乡情感动,也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这一幕幕渐渐让她明白,自己这份工作,不仅不是当初报考时以为的“假期多”的轻松活,反而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每一句耐心的解答,每一次贴心的搀扶,都会让旅客的路途更顺利,都会让急切的心灵更舒缓……
“每次看着一拨人顺利上车,看着一班车走了,心里就很舒畅、很有成就感。”刘凤怡说,送走一批批乘客,自己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次旅程。同学中有不少因为工作枯燥辛苦转了行,但她却愿意一直留在高铁威海站,帮更多的人顺利回家。
(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