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派驻史口镇片区乡村振兴服务队牢记区委嘱托,践行初心使命,按照“党建帮扶强根基、产业帮扶助民富、基础帮扶美环境、便民帮扶暖人心、文化帮扶倡文明”的帮扶思路, 14名驻村帮扶干部和10名联系帮扶干部扎根农村,各尽其能,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千方百计解民忧,因地制宜谋发展,助力史口镇乡村振兴。
元旦当天,史口镇于林村村民温建美拿着刚刚充了100方天然气的卡高兴地说:“以前烧液化气,经常做着饭没有气了,只能烧柴火赶紧对付一下,又脏又慢,现在天然气可解决了大问题。”
新年伊始,于林村355户村民用上了天然气,以崭新的生活方式迎接新年到来。去年10月中旬,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驻村干部国海滨入驻该村后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燃气村村通工程实施后于林村还未开通天然气,村民们意见较大。“解决燃气入户问题,过年让老少爷们吃上用天然气煮的饺子,是当前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说到做到,国海滨和村“两委”成员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多次同燃气公司沟通协调,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燃气公司同意减免部分基建费用,为于林村开通了燃气。
便民帮扶暖人心,民生为本促和谐。区下派史口镇24名包村干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真正了解并解决村民的所急所需所盼。针对部分村老年人理发不方便的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了“关爱银龄·从头做起”志愿服务活动,为有需求的帮扶村里的老年人每月定期开展免费理发服务,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光荣传统。
目前,已开展活动10余次,免费为300多名老人理发。区医保局在帮扶的十一图村、区审计局在帮扶的曲家村已分别连续开展5次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为村内来老年餐厅吃饭的老人义务服务。同时,下派干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募集资金5万余元,走访慰问帮扶村里的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家庭贫困学生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100余户。
党建帮扶强根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围绕一村创建一个党建品牌,24名下派干部结合各村实际,积极写文案、出创意、搞设计,打造属于本村特色的党建品牌。
目前,“智慧劳家”“红色刘营”“和美西高”“德善曲家”“匠心木李”“锋领东三”“和谐南三”“和善于林”“书香郑营”“清新张营”“荷韵林家”“幸福刘三”等一批党建品牌已创意完成,待帮扶的24个村党建品牌全部确定后,将在各村打造党建小品,创建过硬支部,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凝聚起党支部引领的强大合力。
产业帮扶助民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围绕一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考察学习,下派干部认真研究政策,坚决突破瓶颈,积极为各村产业发展谋思路想办法,争取及早找准特色产业,上马优质项目,加快史口镇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步伐。
目前,区政府办公室帮扶的劳家村流转土地二百余亩种植杞柳,在劳家智慧生态园建设大型连体拱棚1栋,已种植阳光玫瑰葡萄2000株,区投促中心帮扶的初家村已流转土地种植杞柳500多亩,区住建局帮扶的郑营村种植杞柳80亩,区水利局帮扶的张营村种植杞柳20亩,区融媒体中心帮扶的西高村80亩特色红薯种植基地和区供电公司帮扶的楼李村百亩莲藕种植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区商务局帮扶的培李村正在试验种植雪里香草莓、阳光玫瑰葡萄。
基础帮扶美环境。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围绕一村打造一条示范街巷,帮扶单位、下派干部各尽其能,多措并举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干净整洁、美丽幸福新农村,促进农村生态宜居。
东营区纪委监委协调城管部门,为帮扶的木李村铺设花砖2300㎡、栽植法桐140棵,村容村貌有了崭新变化。区水利局投资20万元在包括帮扶村张营村在内的史口镇乡村振兴片区实施清淤疏浚项目,共清淤排沟8条,总长10.3千米,有效提升了史口镇乡村振兴片区的抗旱排涝能力,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
文化帮扶倡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围绕一村培育一支文化队伍,下派干部积极倡树文明新风、挖掘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区住建局协调爱心企业投资约12万元,为帮扶的郑营村绘制特色文化墙,共粉刷村内主街外墙7200平米,在重点位置增加党建文化、乡村振兴、孝道文明等图案彩绘19幅,使整个村庄容貌焕然一新,得到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区水利局帮扶的张营村,结合国土宣传点打造,投资3万元,绘制了23幅覆盖党建、国土宣传、敬老、扫黑除恶等内容的宣传画,让文明之风传遍乡村。区应急局帮扶的刘营村“刘营手工布艺项目”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参观、展览、生产于一体的场馆打造项目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