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房住不炒” 投机性需求渐次离场
2020年房地产市场以“稳”为主
2019年,在“房住不炒”调控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稳”字当头,房地产市场稳定、土地市场稳定、未来预期稳定,金融端调控谨守底线,楼市投机性需求渐次离场,住宅回归居住本源。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相关政策力度将根据现实情况有所微调,“一城一策”将落实得更为具体。专家建议,未来需要继续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楼市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
房地产市场增幅收窄 整体趋稳
2019年,我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走势平稳,各城市房价降幅较为明显。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从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手房价格的同比增长来看,2018年11月共有22个城市增速为负,到2019年10月,全国276个城市中有87个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增速为负,189个城市二手房价格增速涨幅有所收窄。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新宇表示,从2019全年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来看,年初时短暂延续上年年末下跌趋势,但跌幅持续收窄;3月份止跌转涨。随后自二季度以来价格环比波动变化逐步趋于温和,波幅基本稳定在0-0.3%之间。
从新房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1月同比上涨幅度超过10%的城市有19个,较2018年底同比上涨超10%的40个城市大幅减少。
房地产投资方面也保持稳定态势。开发投资虽然维持2位数增长,但年内增速已现“七连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21265亿元,累计增速为10.2%,较10月收窄0.1个百分点,已是连续7个月稳步下降。
土地市场出现分化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50个大中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额达4.41万亿元,同比上涨19.33%。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全年市场来看,整体处于高位运行,2019年特别是二季度明显冲高,但在三季度随着各种政策的影响,土地市场有所退烧。溢价率有所降低。
具体来看,50个城市中,杭州土地出让金额达到2836.63亿元。上海土地出让金额1992.39亿元、广州土地出让金额1864.71亿元、苏州土地出让金额达1850.26亿元。土地出让金额增幅较大的城市中,大连土地出让金额315.28亿元,同比增长147.26%;绍兴865.39亿元,同比增长110.35%;珠海456.83亿元,同比增长103.28%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市场分化明显,一方面是土地出让金额再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土地流拍增多。
诸葛找房报告显示,2019年,一线城市流拍现象较少,二线部分城市、三四线城市流拍现象较严重,尤其自下半年以来流拍率迅速上涨。
王新宇表示,下半年以来,土地遇冷趋势已经从三四线城市逐渐蔓延至二线城市,范围逐渐扩大。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2019年流拍率高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房企拿地节奏偏快,自身处于偿债高峰期,加之下半年融资渠道收紧,房企资金链偏紧,因此拿地更加谨慎。其次,上半年各地持续收紧调控政策,房企对下半年市场预期转冷,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拿地冲动。整体来看,房企在土地市场已明显理性,拉动土地溢价率持续走低。
房企继续“以价换量”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因为供应量增多,部分地区商品住宅库存刷新纪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100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735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5.7%。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库存规模已呈现了连续12个月的正增长态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2020年趋势来看,由于调控政策并不会采取“一刀切”手段,因城施策依然是调控政策的前置性条件。在房企迎来集中还款期、库存大幅上涨的背景下,2020年房企仍将选择“降价促销去库存”来实现软着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邹琳华也表示,从目前来看,202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主线较为明朗,短期看政策也不会大规模放松和刺激,房地产市场借政策真空期进行预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蔡书凯建议,未来需要继续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楼市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严格控制部分城市土地供给避免库存再次高企。同时,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权,可研究和探索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区间管理的房贷政策,由各地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状况,在区间内自主决定房贷的首付比例和相应的贷款利率,或者在按照套数确定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外,增加按照面积来确定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房贷利率有变化 浮动固定哪个好
在存量房贷定价转换时,购房者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选择固定利率。也就是说,房贷利率与当前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后不管LPR利率怎么变化,购房者房贷利率保持不变。第二,选择浮动利率。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根据LPR变动而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告称,将于2020年3月至8月期间,进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其中与大家钱包息息相关的就是房贷利率了。
公告中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将以前房贷盯住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前,说到房贷利率时,一般说“基准利率打几折或上浮多少”;改革以后,再提起房贷利率,就是“LPR利率下浮或上浮多少”了。
实际上,从2019年10月8日以后,新发放的个人房贷已经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了。也就是说,新发放的个人房贷是在5年期LPR利率的基础上加点形成的。
在新增个人房贷定价转换完成后,自2020年3月份开始,存量房贷利率也要进行定价转换。这一变化对已经贷款购房的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次贷款定价转换的对象是存量商业个人房贷,不包括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购房者更关心的是,转换后房贷利率是高了还是低了?“房贷利率将保持稳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央行规定,转换时点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也就是说,2020年存量房贷利率换算之后,跟以前一样保持不变。
举例来说,如果此前的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基准利率此前为4.9%,上浮10%后,房贷利率为5.39%。那么,2020年3月份开始转换后,购房者2020年的房贷利率仍是5.39%这一水平不变,只是计算公式发生了变化。新的房贷利率为LPR增加或者减少一定幅度。
在存量房贷定价转换时,购房者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选择固定利率。也就是说,房贷利率与当前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后不管LPR利率怎么变化,购房者房贷利率保持不变。比如,以前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那么选择固定利率后,到期前购房者房贷利率水平维持5.39%不变。
第二,选择浮动利率。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根据LPR变动而变化。假设重新定价周期为1年,此前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2019年12月份,5年期以上LPR为4.8%,那么,加点幅度应为0.59个百分点(5.39%-4.8%=0.59%)。2020年,房贷水平不变。从2021年开始,购房者房贷利率为2020年12月31日的5年期LPR+0.59%,此后每年以此类推。
还有人问,如果买房早,当时房贷还打折,那该如何计算?假设以前房贷为基准利率上打七折,即房贷利率为3.43%。2020年,购房者房贷利率仍为3.43%,加点幅度应为负的1.37个百分点(3.43%-4.8%=-1.37%),也就是说,未来房贷利率计算公式变为了LPR-1.37%。
两种方式,该如何选择?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尽管银行会提供浮动和固定两种贷款报价,但在预期LPR下降的背景下,客户通常会选择浮动利率报价,因为点差已经固定了。如果因经济回升、通胀上行,LPR处于上升周期,则房贷利率也会随之走高,但如果此前选择的是固定利率,则房贷成本不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19年8月份以来的LPR报价显示,主要针对居民房贷的5年期以上LPR报价仅下调5个基点,明显低于主要针对企业贷款的1年期LPR报价的下调幅度。王青认为,2020年这一差异化降息模式有望保持。不过总体上看,未来5年期以上LPR报价也将出现小幅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