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德州市乡村教师发展联盟在德州学院揭牌成立,来自德州市教体局得相关部门负责人、德州学院代表、德州市乡村教育优秀代表见证了发展联盟的成立,并在揭牌仪式后,参加了首届德州市乡村教师发展论坛。德州市乡村教师发展联盟可以促进德州市乡村教育的更好发展,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德州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管理有了一个重要的合作平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州学院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近两年来,德州学院积极响应德州乡村教育发展战略,招收了公费师范生,面向乡村培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德州市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科学学院结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加快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进程,建好学科专业,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教科院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教师成长研究。
在首届德州市乡村教师发展论坛上,德州市乡村教育优秀代表、教育科学学院部分研究专家、博士代表等发表了演讲,与会代表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加强了德州各县市区乡村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促进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夏津县雷集镇学区主任、雷集镇中学校长徐庆福作了题为《持一份教育情怀,做人民满意教育》的演讲。徐庆福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连同全校教师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革,多措并举成功解决了乡村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一所最为落后的乡镇学校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学校,雷集镇学区的成功做法为乡村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德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双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析》,以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共性进行研究,从教师成长的“外源性”动力机制和“内源性”动力机制两个层面,探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德州市乡村教师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德州市今后在乡村教师培训方面开展专业研究、合作与交流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通道,有望形成德州特有的教学模式,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尤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摸索出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