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免费为村民拍全家福
“我能够光荣脱贫,一靠县里的好政策,给我推荐扶贫专岗,家庭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二是靠双手勤劳奋斗,我家的日子,现在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在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谢庄村,舒清霞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述自己的致富经和脱贫感悟,“咱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勤劳致富,没有甩不掉的穷帽子!”

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脱贫明星”讲故事、致富能手讲经验、帮扶干部讲政策、涉农专家讲技术、法律专家讲法规、乡贤模范讲家风,是宁津县改造贫困群众的思想世界精神风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村的山楂也上了网,全村70万斤山楂,销售额比去年翻了两番!” 日前,宁津县相衙镇杨老头村村民杨增林高兴地说,“多亏了电商扶贫志愿者,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给我们送‘致富经’!”杨老头村的山楂有260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相高、口感好,可是村民不懂电商销售知识,只依靠传统的叫卖或者坐等果商收购,年景不好烂在地里,每年收入都不乐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商扶贫分队的志愿者们每月常态化开展“电子商务田间地头大讲堂”,从果农需求出发,让杨老头村的山楂插上了“互联网”翅膀。
宁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整合利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涉农惠农资源,统筹县、乡、村三级平台、项目、资金、人员资源,梳理理论宣讲、科普培训等8大类服务类型志愿服务项目286个,注册队员10000余人,根据群众需要,面向农村、基层提供精准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宣讲活动2600余次。
“扶‘钱’不如扶‘智’,不仅要扶‘今天’,还要扶‘明天’。” 宁津县委副书记毕志国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同时与改革制度、体制、机制,形成一套能够保障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脱贫成果持久保持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