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管好城市 ,记身边的“综合执法人”系列报道之一
谁说平凡的岗位不能焕发华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奔波在寿光的大街小巷,维护市容秩序、查处违法建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雕琢、悉心呵护城市环境,他们,就是“寿光综合执法人”。
01变动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责任
37岁的赵长静从事城市管理工作16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7年,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及停车位少不能满足市民停车需求等问题,我市计划在路沿石以上及部分无人管理小区新划设停车位。从那时起,带施工队施划停车位这一项工作就落在了赵长静的身上。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施划停车位,从事市容市貌、违法建设等督查工作的赵长静完全是个“门外汉”。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赵长静不仅多次向专业人士“取经”,还多方查阅相关资料。“既然接到这项任务,就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好!”赵长静说,施划停车位要因地制宜,还要多方考虑车主停车便利、消防通道等诸多因素。
抢时间 赶进度:
今年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迎测期间,赵长静的任务是带领7个施工队对标线不清晰的停车位重新施划。抢时间、赶进度,7个施工队每天都在不同地点开工。而别看赵长静是个男队员,做起事来却十分细心和较真,每到一个施工点,赵长静都会拿着一把尺子测量:线宽度达不到标准的,返工;线施划的不直的,重划……
因地制宜:
施划停车位要充分利用 “时间差”,从早到晚,一天下来几乎一停不停。像是新兴街夜市,白天和夜间停车位上停放的车辆多,必须赶在凌晨三四点钟车辆停放少的时段施工。大型商场深夜到凌晨车辆停放少,施工时要赶在这一时间段。
“勤勤恳恳“白加黑”、忙忙碌碌“五加二”、兢兢业业“晴加雨”。从10月底到12月初,已划设2万多个机动车停车位,10万米非机动车停车线。这期间,寒风中一个卷饼、几个火烧,就是赵长静的一顿饭。“干什么像什么,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赵长静说。
02以老带新 倾心“传帮带”
33岁的侯冠亮是市容西南片区中队的一名队员。2010年初,侯冠亮当兵退伍后开始在城区各中队从事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从“兵哥哥”到城市管理人,脱下了军装,穿上了制服,这让侯冠亮更加感到骄傲、自豪。工作中,他用军人令行禁止、强有力的执行力、忘我奉献的工作作风,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用心做好“传帮带”: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城市管理经验的老队员,侯冠亮在工作中不光干好“份内事”,还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做好“传帮带”。只要有新队员入队,他都引导新队员积极进入执法角色,熟悉业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讲授理论知识,使新队员进一步了解城市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工作的敏锐力和辨别力,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规范性;讲授业务知识,帮助解决新队员在工作遇到的困难,提高工作水准、办案水平。
肯吃苦 讲奉献 能战斗
连续十年服务菜博会:
每年菜博会期间,单位总会抽调精干力量到菜博会开展执勤保障工作,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侯冠亮已经连续十年接受菜博会执勤任务。这期间,他在认真干好执勤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游客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践行寿光综合执法人“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
“以感恩心待人,以进取心工作。”言简意赅的12个字,是侯冠亮一直坚守的信念。
03群众的理解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市容学院片区中队现有执法人员7名,负责银海路以东,金海路以西,圣城街以北,寿济路以南区域的店外经营、流动摊点等城市管理工作。该区域范围大、线长,学校、城中村、医院居多,餐饮店大型商场密集,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加班加点对该中队的队员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日常工作中,面对占道经营摊贩的游击战术,他们不厌其烦地宣传法律法规;面对街头小广告,他们总是夜以继日地耐心清除……
特别能战斗:
城市管理工作就是个辛苦活,既然干这一行,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26岁的杨松茂从事城市管理工作已有四年时间,他也早已习惯了这一行的工作强度,但有时候连续加班时他也会有些吃不消。2017年“两城”创建期间,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10点多,一天十多个小时在街头巷尾整治店外经营、乱摆乱放、流动摊点,晚上下班回家,不知道多少次在家门口的车里睡着被妻子叫醒。
特别能吃苦:
干这份工作,最多的是对家人愧疚。”2017年“两城”创建期间,杨松茂的妻子正好处在孕期,从怀孕到生产,他从没有陪着妻子到医院做过一次孕检;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孩子感冒发烧,照顾孩子的任务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队里任务重,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请假了,同事们分担的工作就更多了。”杨松茂说,苦点累点无所谓,能被理解最欣慰,“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够使广大的市民理解支持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并且主动的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当中来,这就是我最大的获得感。”
不仅仅是杨松茂,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队员们还有很多,他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市民呈现一座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