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照片除署名外,由焦学军拍摄)
12月21日,冬至前夕,“挂在悬崖上的村庄”龙堂村打破了往日的寂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群人背着大包小包,很快就在村委办公室前扎起了一顶顶帐篷。由淄博市登山运动协会(以下简称淄博市登协)和淄博市攀岩运动协会(以下简称淄博市攀协)联合组织的“冬至冬韵”露营活动在这里举行。
12月21日,夜色降临,寂静的龙堂村漆黑一片,在此举办露营活动的“篷客”和村民正在观看幻灯片,投影仪的光线和帐篷里的灯光给山村增添了明亮。
龙堂村,位于博山区域城镇,离博山中心城区约10公里,海拔580米,村旁即齐长城著名的“风门道关”,与济南市莱芜区的卧云铺村、逯家岭村相邻,俗称“齐长城小镇”。这些年,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与大多数山村一样,这里仅余几十人留村居住。村“两委”一直探讨山村旅游的路子,并为此不断地努力。
淄博市登协和淄博市攀协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活动,得知龙堂村的实际情况后,半年前就开始安排相关人员近10次赴村调研,为龙堂村发展献计献策。这次集中前来,拟定的主题就是“攀登引领事业兴 体育点亮龙堂梦”。
上午大家分为两组,一组攀登村边的“齐长城烽火台”及传说中的“孟良台”“孟良寨”等,并探索山顶上的石寨。另一组则深下谷底,对“兴龙大峡谷”实地探访。这条沟长2000余米,最深处达20多米,非常有开发价值,尤其是处于峡谷中段的“二龙戏珠”更是亮点。
傍晚,“篷客”们(住在帐篷里的游客)邀请摄影师分享了过去在龙堂村拍摄的照片,淄博攀登珠峰第一人、淄博市登山运动协会会长唐锋给大家分享了他今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历。许多村民也被吸引到了现场,一位老人说:“活了大半辈子,这还是第一次看空中拍的村庄,一下子都认不出自己村的模样。”
12月21日,淄博攀登珠峰第一人、淄博市登山运动协会会长唐锋给大家分享了他今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历。
村里有两处小饭店,为了配合旅游开发,今年冬天都坚持营业,兴隆农家乐老板刘持荣说:“为了冬天留住客人吃饭,专门搞了个土法地暖,房子里暖烘烘的,再冷的天也能坐得住,这就解决了村里夏天游人多、冬天无人游的状况。”位于村口的龙堂农家院的老板刘建国说:“我为了冬天营业,专门设置了地炉子,客人来了以后,点上地炉子,类似于东北的火炕,屋外即使寒风凛冽,屋内也是暖洋洋的。”他家的火炕吸引了四名女游客,晚上直接舍弃帐篷,集体睡到了这个“火炕”上。
淄博市登协和淄博市攀协走进古村龙堂,利用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这一举动,受到了村民称赞。龙堂村村委会主任王云宝说:“你们这种做法接地气、有实效,希望多来搞活动,把体育和旅游结合起来。我们一定做好服务工作,让城里来的人感受到山里人的诚意和热情。”淄博市登山运动协会党支部书记王睿说:“‘冬至冬韵’活动这是第二届,第一届是在博山源泉镇的大寨顶。以后我们的进村服务可以增加频率,增强可操作性,闯出一条体育服务乡村的新路子。”淄博市攀岩运动协会专家还对“兴龙大峡谷”中的崖壁进行了探索,并表示若时机成熟,可尝试开发“自然岩壁”攀岩活动。
在距离龙堂村不远的西流泉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刘剑波,来自淄博市仲裁办,一直关心关注这个活动。他说:“龙堂及附近的这些村子,居住的都是些留守老人。自然风景都很好,想办法把城里人引过来旅游,顺带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这是一个方向。”经讨论,淄博市登协、淄博市攀协的负责人一致决定,下一次助农活动,就去西流泉村举办。